[发明专利]一种多路定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2408.4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玉琴 |
主分类号: | G04G11/00 | 分类号: | G04G11/00;G04G13/00;G04G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时器 | ||
1.一种多路定时器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IC1、输入信息的键盘电路、发光指示电路、音响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件部分在单片机IC1内部的是按如下步骤来运行的:
单片机IC1得电复位后,对其内部的RAM清0、设置堆栈入口、10毫秒定时中断初始化然后转到步骤a;
a、如果键号为0则转到步骤f,如果不为0则转到步骤b;
b、如果不是按键K1-K4中一个按下,转到步骤c;如果是则取对应的定时值暂存于定时值寄存器、使对应于定时值的时间灯亮,对无运行标志路号置送值标志、给该无运行标志的路号送暂存的定时值、转到步骤f;如果全部路号都有运行标志,则清送值标志,转到步骤f;
c、如果不是按键K5按下,转到步骤d,如果是则清步骤b给出的送值标志并使时间灯灭、转到步骤f;
d、如果不是按键K6按下,转到步骤e,如果是则根据b步骤给出的送值标志对有送值标志的路置运行标志、使该路的路号灯亮、关闭送值提示音、然后清送值标志、转到步骤f;
e、如果是按键K7按下则关闭结束提示音、对有结束标志的路关该路的路号灯、清该路结束标志、转到步骤f;如果不是按键K7按下,也转到步骤f;
f、如果中断次数=100次即有1秒的时间则置中断次数寄存器0,转到步骤g;如果没到100次则转到步骤a;
g、使工作指示灯闪烁;
h、根据步骤b给出的送值标志使有送值标志的路的路号灯闪烁并输出送值提示音;
i、根据步骤d给出的运行标志对有运行标志的路进行倒计时,如果某一路倒计时结束则清该路的运行标志并置该路的结束标志;
j、根据步骤i给出的结束标志使有结束标志的路的路号灯闪烁并输出结束提示音然后转到步骤a;
上述的软件部分的步骤还包括步骤k、即响应中断后,执行中断次数加1操作、扫描键盘操作,该步骤可以在上述的步骤a-步骤j中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定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输入信息的键盘电路键盘由按键K1-K7组成,K1-K7的一端分别与单片机IC1的P1口的脚P1.7-P1.1相连接、按键K1-K7的另一端与单片机IC1的P3.7脚相连接;所述的发光指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LED0-LED12和电阻R0-R12组成,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单片机IC1的脚P3.0、P1.7-P1.0、P3.1-P3.4相连接,发光二极管LED0-LED12的阴极分别通过电阻R0-R12、与电源正端相连接组成;所述的音响驱动电路由电阻R13的一端与单片机IC1的P3.5脚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PNP型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蜂鸣器YD的负极连接,蜂鸣器YD的正极接电源正端;单片机IC1的RST脚与电容C1的负极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正极接电源正端,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IC1的XTAL1脚与晶振ZJ的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连接,单片机IC1的XTAL2脚与晶振ZJ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C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单片机IC1的VCC脚与电源正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单片机IC1的GND脚接地;单片机IC1的P1.1脚、P1.0脚分别通过电阻R16、R17与电源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定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电路由交流供电电路部分和干电池供电部分组成,所述的交流供电部分由降压变压器B、全波整流电路二极管D1-D4、滤波电容C5、C6、稳压集成电路IC2组成;降压变压器B的低压端与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容C5、稳压集成电路IC2的1脚、2脚并联、滤波电容C6与稳压集成电路IC2的3脚、2脚并联、稳压集成电路IC2的3脚通过开关KA1输出电压;干电池供电部分由3个1.5V的电池、二极管D5组成通过开关KA2输出电压;开关KA1、KA2为一双刀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玉琴,未经高玉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24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