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面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中实现交织的系统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1996.X | 申请日: | 200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4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朱浩;王毅军;陈柯;鲍东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岸线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N7/52;H04N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 移动 多媒体 广播 系统 实现 交织 装置 | ||
1.地面移动多媒体广播T-MMB系统中实现交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装置,用于从快速信息信道FIC中提取关于子信道业务数据的交织深度、逻辑帧长度和业务类型,并基于业务类型配置交织器的时间交织类型和参数;对各个子信道业务数据进行交织,再输出到后续模块进行处理;
接收端装置,用于从接收并解调得到的信道码元中选取FIC的码元段,对此码元段进行信道解码,再从FIC中提取关于子信道业务数据的交织深度、逻辑帧长度和业务类型,配置解交织器的类型和参数,对各个子信道业务数据进行解交织,再输出到后续模块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数字音频广播DAB、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T-DMB、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字音频广播DAB-IP和T-MMB;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DAB业务,则所述交织采用交织深度为16的卷积交织;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DMB业务,则在DAB交织的基础上,外加一层字节级的卷积交织,其深度为12,宽度为17;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MMB业务,则所述交织采用卷积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MMB业务,则从FIC中提取出交织深度和逻辑帧长度,配置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参数,分配内存;对于其他业务,交织器的参数固定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MMB业务,则所述交织是在包含比特数据的子信道上进行的,所述解交织是在包含解调软信息的子信道上进行的。
5.一种实现交织的装置,用于地面移动多媒体广播T-MMB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发送端,用于从快速信息信道FIC中提取关于子信道业务数据的交织深度、逻辑帧长度和业务类型,配置交织器的类型和参数,对各个子信道业务数据进行交织,再输出到后续模块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数字音频广播DAB、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T-DMB、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字音频广播DAB-IP和T-MMB;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DAB业务,则所述交织采用交织深度为16的卷积交织;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DMB业务,则在DAB交织的基础上,外加一层字节级的卷积交织,其深度为12,宽度为17;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MMB业务,则所述交织采用卷积交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MMB业务,则从FIC中提取出交织深度和逻辑帧长度,配置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参数,分配内存;对于其他业务,交织器的参数固定不变。
8.一种实现解交织的装置,用于地面移动多媒体广播T-MMB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接收端,用于从接收并解调的信道码元中选取FIC的码元段,对此码元段进行信道解码,再从FIC中提取关于子信道业务数据的交织深度、逻辑帧长度和业务类型,配置解交织器的类型和参数,对各个子信道业务数据进行解交织,再输出到后续模块进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数字音频广播DAB、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T-DMB、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字音频广播DAB-IP和T-MMB;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DAB业务,则所述交织采用交织深度为16的卷积交织;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DMB业务,则在DAB交织的基础上,外加一层字节级的卷积交织,其深度为12,宽度为17;
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MMB业务,则所述交织采用卷积交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业务类型为T-MMB业务,则从FIC中提取出交织深度和逻辑帧长度,配置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参数,分配内存;对于其他业务,交织器的参数固定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岸线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岸线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9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烯聚合过程的优化
- 下一篇: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显示面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