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熔丝电路和电子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41756.X | 申请日: | 2007-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秀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1C17/16 | 分类号: | G11C17/16;G11C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宋鹤;南霆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熔丝 电路 电子元件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8月13日、申请号为200710142014.7的在 先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熔丝电路(electric fuse circuit)和一种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本申请是基于并且要求2006年8月18日递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 No.2006-223428的优先权权益,其整个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图28是说明具有激光熔丝的半导体存储芯片的视图。在具有利用激 光熔丝的冗余存储单元的现代半导体存储器中,通常的做法是将损坏的存 储单元替换为冗余存储单元。激光熔丝是一种非易失性的ROM,其中信 息通过对配线导电层辐射激光束被写入以断开该熔丝(例如,当被连通 时,其是电导电的,即“0”;当被断开时,其是电绝缘的,即“1”)并 且损坏的存储单元的地址在ROM中存储,以便冗余存储单元接手。存在 一种已知的现象,比如当封装时由于所产生的热量等原因,存储芯片1601 中的DRAM的刷新性能的降低。然而,激光束LS在封装之后不能被辐 射。因此,一种方法已经被研究,其中一种电可写的电熔丝被用作非易失 性的ROM,损坏的存储单元的地址被存储在该ROM以实现冗余存储单元 的替换。
图29是一种说明电熔丝电路的示范性配置的图。在下文中,场效应 晶体管被简单地称为晶体管。电熔丝电容器101在电压VRR和节点n3之 间相连。N沟道晶体管102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被连到电压VPP、节 点n3和节点n2,该n沟道晶体管是一种保护晶体管。例如,电压VPP是 3V。n沟道晶体管103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被连到写入信号WRT、节 点n2、地线,该n沟道晶体管是一种写入电路。
下一步,读取电路110的配置将被说明。n沟道晶体管111的栅极、 漏极和源极被分别连接到读取信号RD、节点n2和节点n4。N沟道晶体管 113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连接到节点n5、节点n4和地线。P沟道晶体 管112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连接到节点n5、电压VII和节点n4。例如 电压VII为1.6V。与非门(NAND)电路115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 连接到节点n4和信号RSTb的接线、以及节点n5,该与非门电路连接到 电源电压VII。非门(NOT)电路116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 节点5和信号EFA的接线。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2002-197889中的电流截止电路包 括第一场效应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其电流通路分别串联连接到第 一熔丝和第二熔丝;连接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的焊盘电极;电源和 第一场效应晶体管栅极之间连接的负载电阻;以及用于根据一个缺损是否 应该被修复,确定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导通性的熔丝电路。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2001-338495中,一种包含在 DRAM冗余行(DRAM-redundant-row)解码器中的半导体存储器装置被 说明,其中多个n沟道MOS晶体管,其每个栅极接收一个分配给对应的 字线(word line)的预解码信号,其在相应熔丝的各个端子和地线电势 GND之间串联连接。
近年来,已知一种被称作“GIDL(栅极感应漏极泄漏)电流”的漏电 流存在于MOS晶体管中。例如,当晶体管102的栅极电压为0V时,漏 极电压提高到4V(即在栅极和漏极之间4V或者更高的电势差)导致漏 极和反向栅极(back gate)(体,bulk)之间的漏电流。借助于移位寄存 器多个电熔丝的写入操作逐个地被执行。然而,当写入另一电熔丝被执行 之后,在写入给定电熔丝被执行时,用于写入电熔丝电路的保护晶体管 102的栅极电压和漏极电压分别变为VPP,即3V和VRR,即8V。栅极 和漏极之间的电压差变成5V并且GIDL电流被产生。因为电压升压激励 电路(voltage-boost pumping circuit)的小电流提供容量(大约几十微 安),其在半导体芯片中被提供并且产生八伏VRR,所以数百微安的 GIDL电流的出现阻止了电压升压激励电路产生诸如8V这样高的电压; 因而,已经是一种写入不能被适当地执行的问题。
另外,已知在绝缘膜破坏之后,电熔丝的阻抗值存在巨大的变化,因 此不能保证不会出现一种情况,其中“即使写入已经被完成,由于额外的 阻抗值,检测电路不能确定电熔丝仍是导电的”,并且存在一种问题,充 分的可靠性不能被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7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