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结核病预防的重组卡介苗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40373.0 申请日: 2010-04-07
公开(公告)号: CN101822829A 公开(公告)日: 2010-09-08
发明(设计)人: 鲍朗;杨晓玲;邓仪昊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9/04 分类号: A61K39/04;C12N15/62;C12N15/74;C12N1/21;A61P31/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41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结核病 预防 重组 卡介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和新型结核疫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的卡介苗。

背景技术: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增 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结核杆菌伴发感染以及结核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使全 球结核病疫情增高,给全球结核病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战。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 Guerin,BCG)是目前唯一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但是其免疫保护效果极不稳定,不同地区的 人群接种BCG后其免疫保护作用差异很大(保护率为0-80%不等)。开发比BCG更为有效的抗 结核病疫苗已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新型疫苗能完全替代BCG 免疫,因此对卡介苗进行分子改造,研制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结核病疫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

BCG作为一种活疫苗,应用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等)有较大的 局限性,将外源性基因导入卡介苗构建重组卡介苗(rBCG)是TB疫苗改造的重要方向之一。通 过BCG的生长繁殖,在体内表达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增强 BCG的免疫效果。Horwitz在BCG菌株中引入编码MTB 30kD主要分泌型和细胞外蛋白(Ag85B) 的质粒来观察rBCG的效力,发现rBCG均能稳定表达这种蛋白分子,与亲本BCG免疫的豚鼠相 比,rBCG免疫的豚鼠尽管体重变化不明显,但动物存活率和组织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均超过 BCG,已计划开始进行I期人体试验。Bao构建了两株分别表达Hsp60-ESAT6融合蛋白和ESAT6 分泌蛋白的rBCG,前者比BCG诱导更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和更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而后者的 免疫原性与亲本BCG株相似,两株rBCG的毒力未见增强,都能明显抵御MTB感染,但免疫保护 效力方面尚低于BCG。目前,结核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缺陷型结核减 毒活疫苗;(2)亚单位疫苗;(3)DNA疫苗;(4)重组卡介苗。尽管前三种方法都能不同程度的刺 激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但其安全性也受到质疑。

在结核分枝杆菌中,早期分泌抗原靶6(earlier secreted antigenic taget 6,ESAT-6) 是一种分泌性抗原,和培养滤液蛋白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CFP-10)是结核病免 疫诊断中2个很有前途的抗原。这2个抗原均由RD(Regions of deletion,RD)1区的RV3875 和RV3874基因编码,该区只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少数致病性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所 有BCG菌株基因组中均缺乏该区域,是BCG减毒传代过程中最先缺失的一段区域,与结核分枝 杆菌毒力和抗原性相关,能被宿主免疫系统高度识别,该区基因编码所表达的蛋白多属于免疫 优势抗原,可望成为新疫苗研制的主要候选分子。

ESAT-6可致再感染结核菌小鼠的记忆性免疫CD4+T细胞增殖及早期IFN-γ的大量产生, 从而显著活化巨噬细胞,提高巨噬细胞对胞内结核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和杀伤能力,同时在保护 性细胞免疫反应中也发挥着作用,并介导长期持久的免疫记忆。表达ESAT-6的重组BCG疫苗 优于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它既保留了BCG中的原有抗原,又增添了新的保护性抗原,且这种 抗原可被广泛识别,能强烈诱导宿主T淋巴细胞增殖和持久的免疫记忆。CFP10也是一种有效 的T细胞抗原,能够引发PPD阳性试验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反应和IFN-γ的产生。单 一抗原的抗结核免疫效果不理想,而编码CFP10的基因RV3874的3′端位于ESAT-6基因 RV3875上游34bp处,2个基因方向一致,协同表达,共用1个启动子,CFP10和ESAT6形成1∶1 紧密的异二聚体结构,CFP10-ESAT6融合蛋白基因疫苗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表明表达 CFP10-ESAT6融合蛋白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这种疫苗可能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0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