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0246.0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角田敦;指宿瞬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23/00;C08L23/06;C08L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曦;苗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试剂性得到改善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含有聚烯烃树脂和为核壳型且以实质不含苯乙烯成分为特征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和流动性优异、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试剂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为改善热塑性树脂的冲击特性而采用冲击改善剂进行了强化的热塑性树脂由于机械强度、加工性优异而被广泛利用。特别是聚碳酸酯树脂由于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等优异的特性而被用于机械部件、汽车部件、电气-电子部件、办公设备部件等多种用途。此外,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添加了各种强化剂而成的强化聚碳酸酯树脂也由于其优异的机械特性、耐热性而在广泛的用途中使用。
另一方面,聚碳酸酯树脂在约1/2~1/4英寸的临界厚度以下具有高冲击特性,但是随着温度降到约-5℃以下冲击特性急速降低。此外,近年来汽车业界由于喜欢设计性、轻量化的倾向,而在汽车内装构件等施以涂装的成型品中使用时,除了要求机械强度以外,还要求流动性、耐试剂性良好的热塑性树脂。
例如,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聚烯烃树脂、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配合而改善了低温冲击特性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对于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虽然机械特性令人满意,但是耐试剂性存在大的问题。此外,在上述组成中,使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为特定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2、3)。然而,即使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对流动性、耐试剂性也不充分。
由此可知现状是,需求具有近年来汽车内装构件所必需的特性、即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流动性的、满足耐试剂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1602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6-76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249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机械强度、流动性优异,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试剂性。本发明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可以达成该目的,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上述课题通过如下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达成,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B)聚烯烃树脂(B成分)0.1~5重量份、和(C)为核壳型且以实质不含苯乙烯成分为特征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C成分)1~15重量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A成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本发明中的A成分即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通过使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反应而得到。作为反应方法之一例,可以举出界面聚合法、熔融酯交换法、碳酸酯预聚物的固相酯交换法和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等。
作为这里使用的二元酚的代表例,可以举出对苯二酚、间苯二酚、4,4’-二羟基联苯、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以下有时简称为BP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戊烷、4,4’-(对亚苯基二亚异丙基)二苯酚、4,4’-(间亚苯基二亚异丙基)二苯酚、1,1-双(4-羟基苯基)-4-异丙基环己烷、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酮、双(4-羟基苯基)酯、双(4-羟基-3-甲基苯基)硫醚、9,9-双(4-羟基苯基)芴和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优选的二元酚是双(4-羟基苯基)烷烃,其中从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双酚A,已通用。
在本发明中,除了作为通用聚碳酸酯的双酚A系聚碳酸酯以外,还可以将使用其他二元酚类制造的特殊聚碳酸酯作为A成分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化成株式会社,未经帝人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0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喷射检测装置
- 下一篇:纸张分离装置、具有该装置的供纸盘及供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