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非线性复合结构微纳光波导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38270.0 | 申请日: | 201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宇;饶云江;陈一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6/122 | 分类号: | G02B6/122;G02B6/1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线性 复合 结构 光波 导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非线性复合结构微纳光波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硅微光纤,其长度等于或大于30毫米,直径为0.4~8微米,表面通过LB镀膜技术沉积有1~100层嗜盐菌紫膜,每层嗜盐菌紫膜厚度为5~20纳米;所述二氧化硅微光纤的两端通过锥形过渡区连接标准光纤,用于连接各种光学仪器。
2.一种高非线性复合结构微纳光波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骤:
①利用直径为0.4~8微米、长度等于或者大于30毫米的二氧化硅微光纤作为基底,放置于亚相中;
②使亚相表面的嗜盐菌紫膜分子构成紧密排列的单分子膜,将二氧化硅微光纤从亚相液面沿垂直方向提出,在膜压的作用下,气/液界面表面连续转移到二氧化硅微光纤的表面,构成一层单分子嗜盐菌紫膜LB膜,控制二氧化硅微光纤的提出速度使嗜盐菌紫膜LB厚度为5~20纳米;
③重复步骤②(N-1)次得到N层嗜盐菌紫膜,其中1≤N≤100;
④将步骤③所得到的二氧化硅微光纤通过锥形过渡区连接标准光纤,用于连接各种光学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82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车轮托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研究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热稳定化进程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