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酶体系制备L-叔亮氨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38158.7 申请日: 2010-04-02
公开(公告)号: CN101845476A 公开(公告)日: 2010-09-29
发明(设计)人: 于洪巍;王博;车大庆;沈文和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12P41/00 分类号: C12P41/00;C12P13/02
代理公司: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代理人: 江助菊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体系 制备 亮氨酸 化合物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采用生物酶制剂拆分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双酶体系制备L-叔亮氨酸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L-叔亮氨酸(III)主要用作营养强化剂、动物饲用添加剂,合成药物。作为合成药物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抗艾滋病(HIV)药物阿扎那韦(Atazanavir)和山德士(Sandoz),以及一些抗癌药物、生物抑制剂及生物活性肽等。

抗HIV作用的蛋白酶抑制剂阿扎那韦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抗艾滋病药物,仅在美国就已有约13万名患者接受这种药物的治疗,该药物的有效成分--“C-末端中间体”是合成强效的蛋白酶抑制剂阿扎那韦的重要中间体,具有持续强效抑制艾滋病病毒、低耐药、用药方便、对脂肪代谢副作用小的特点,2006年全球销售额达到32.26亿美元。

阿扎那韦药品目前仍属于专利保护药品,专利由施贵宝公司掌握,只授权少数几家制药公司生产。根据L-叔亮氨酸用于生产阿扎那韦的用量估计,预计今后几年医药行业对该中间体的需求将迅速增加,阿扎那韦的专利将于2011年到期,届时随着药品专利的失效,仿制药生产厂家将大量出现,对L-叔亮氨酸的需求也将成倍增长。目前每年国内外市场对L-叔亮氨酸的需求量为10-15吨,预计5年后可增加至百吨。该产品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实现利税2400-3600万元。预计2011年将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约0.9亿元。

目前国内外生产L-叔亮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

(1)以3,3-二甲基丁酸利用类似Leuckart反应合成消旋产物,再用S-苯乙胺拆分得到(R)和(S)-叔完氨酸,收率较低(23%),e.e.值为95%(TetrahedronLett.1997,38,2153-2154)。(2)由光学活性的(R)-叔丁基甘氨醇出发,经过氨基保护、氧化、氢化脱保护,得到L-叔亮氨酸.收率可达到64%,e.e.值大于99%(Pat.Appl,DE 19524338.2)。(3)在催化剂邻羟苯亚甲基亚胺衍生物非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HCN对亚胺的加成,得到的加成化合物,收率为88%,e.e.值为96%,重结晶后(e.e.值大于99%),再经过水解、脱甲酰化制得L-叔亮氨酸,收率可达84%,e.e.值大于99%(Org,Lett.2000,2(6),867-870)。通过不对称合成方法可以得到好的光学产率,但因所用的催化剂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规模生产。(4)在BuOH存在下,脂肪酶(Lipase)选择性催化水解4-叔丁基-2-苯基吖内酯,生成的酯,先用蛋白酶(Alcalase)水解,以防逆反应发生,再用酸水解断键,得到L-叔亮氨酸,收率为69%,e.e.值为97%(Tetrahedron Lett.1995,7,1113-1116)。(5)用HCOONH4作为NAD+的还原剂,在甲酯脱氢酶不可逆的氧化作用下,使NAD+转变成NADH继续循环使用冈,并且生成CO2,得到L-叔亮氨酸的收率为85%,e.e值为99%(Meth.Enzymol,1988,136,34-45)。

目前德国Degussa公司采用生产工艺(5),得到e.e.值达99%的L-叔亮氨酸,该工艺成熟,反映条件温和。但是所使用的辅酶价格较贵,并且不易保存和回收,比较容易失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采用生物酶制剂的双酶体系动力学拆分N-酰化叔亮氨酸类化合物制备手性化合物L-叔亮氨酸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环境友好、成本低。

一种双酶体系制备L-叔亮氨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为以式II所示的N-酰化叔亮氨酸类化合物在双酶体系下,于水或缓冲溶剂中15-60℃下反应制备式III所示手性L-叔亮氨酸类化合物,所述生物酶为酰化氨基酸消旋酶(丙氨酸消旋酶)和水解酶的混合酶,其制备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X=OH,NH2,NR1R2,OR3(其中R1,R2,R3=C1~C5直链,支链,一、二或者三卤素取代的烷烃)的任一基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81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