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调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8030.0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荣松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1 山东省青岛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调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调速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采用永磁涡流感应原理的永磁调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系统,尤其是离心设备系统调节流量和压力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门挡 板、阀门、液力耦合器、变频器、内反馈斩波调速。风门挡板、阀门是传统方式,可以有效 调节流量或压力,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不节能,易引起系统内的冲击。液力耦合器虽然可以 起到调节转速的作用并可以一定程度节能,但效率较低,且不够稳定。变频器和内反馈斩波 调速则是用直接改变电机转速的方式来调节系统和负载,效率较高,节能效果也不错,但因 为电器元件多,故障点多,对环境要求高,寿命周期较短,且有电磁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永磁调速器在电机调速领域是一个新型的理想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的扭矩传递、柔性启动、无级变速、高效节能并能隔离振动的 永磁调速器,以解决现在常用的电机系统调节的诸多技术问题。
本发明永磁调速器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永磁调速器,包括共轴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上安装一单层边筒导体转 盘,第二轴连接单层边筒永磁转盘,永磁转盘处在导体转盘之内,导体转盘内面设有环形导 体盘,边筒内壁上设有导体筒,永磁转盘边筒上设有外永磁环,对应于环形导体环的永磁转 盘位置设有内永磁环,外永磁环由若干个垂轴永磁体组成,内永磁环由若干个顺轴永磁体组 成,内外永磁环上相邻的永磁体均异极相邻安装;导体盘和内永磁环之间有间隙,外永磁环 和导体筒之间也留有间隙。
所述永磁体形状可为扇形、矩形、椭圆形或圆形;所述永磁转盘上和边筒上各开有一圈 安装孔,永磁体设在安装孔内,顺轴永磁体的背后设有封闭磁场的环形钢盘,垂轴永磁体下 面设有封闭磁场的钢板。
所述导体盘上安装有轮毂,与第一轴通过胀紧套连接;
所述永磁转盘和第二轴之间设有主要由轴套、增设轴、内圆套和外圆套组成的调节机构, 永磁转盘通过轴套连接增设轴,轴套和增设轴之间采用花键扣接,增设轴通过涨紧套连接第 二轴;轴套外设有外圆套,增设轴外套有内圆套,外圆套和轴套之间设有第一轴承,内圆套 和增设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外圆套和内圆套之间为滑槽滑块结构配合,外圆套上设有第二 手柄,内圆套上设有第一手柄,调整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外圆套和内 圆套的相对位置,实现永磁转盘和导体盘相对间隙的调整;
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可互为输入或输出轴;
所述导体转盘上和边筒外壁均装有散热片,导体转盘和永磁转盘的底面设有散热孔。
本发明永磁调速器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动力的无接触传送,减少了振动,在起动时可 实现电机完全空载起动,通过调整装在外套上的手柄,推动轴承在轴上做轴向运动,推拉永 磁转盘沿轴向移动,改变永磁转盘和导体盘之间的气隙,并改变边筒上的永磁体和导体筒的 有效啮合部分,即可改变两者之间传递的扭矩,能实现可重复的、可调整的、可控制的输出 扭矩和转速,实行调速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永磁盘上永磁体的安装位置和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两个手柄在内外圆套上的安装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内圆套和外圆套之间的螺纹连接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内轴承变为两套并分布在轴上和轴套上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内滑槽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内套和外套连接的滑块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轴承由一个变为一对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在外圆套上加装固定框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第二实施例的水平面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轴和轴套之间的花键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导体转盘外侧表面上装散热翅片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永磁调速器散热翅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永磁调速器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荣松,未经王荣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8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