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针头套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6583.2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9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林铭田;邓锡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铭田;邓锡雄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针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头套,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安全使用且可安全回收及防止针头被再利用的安全针头套。
背景技术
一般针头可根据注射的部位而分成静脉针头、注射针头、头皮针或抽血针…等等的形式,在制造针头时一般会于针筒的前端处设有一包覆于针头外部的针头套,藉以避免在运送途中或使用前后对运送者或医护人员发生扎伤或感染的情形,在使用时是一手握住针头套,而另一手将针头自针头套拔出,使针头可显露于外部以便进行注射使用;
然而,现有针头套虽可提供一包覆针头的效果,但当使用者欲反向将针头套拔出时,其拔出的反作用力常容易发生握持针头套的手被针头刺伤的情形,另外,当针筒使用后欲与针头套相结合时,也会产生被针头误伤的情形,再则,使用后的针头虽可与原来的针头套相结合进行丢弃,但仍有被不肖业者回收再使用的问题,诚有加以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现有针头套在实际使用上的缺陷与问题,特经过不断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展出一种能改进现有缺陷的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针头套,其通过精简的结构配置方式,提供一种防止医护人员被用过的针头扎伤感染疾病,且可让环保业者安全回收针筒再利用,及防止针头被再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针头套,其包含有一本体及至少一握持部,其中:
该本体设有一封闭端、一开口端及一容室,其中该容室设于本体内而介于封闭端与开口端之间;以及
该至少一握持部与本体相结合且设有一延伸柄,该延伸柄成形于本体上且朝外设有一自由端。
进一步,该本体在外表面上成形有一弯折部,使本体具有可弯折的效果。
再进一步,该弯折部为一皱折型态所形成的弯折结构。
较佳地,该弯折部是通过一管壁较本体薄的管体来形成所需的弯折结构。
较佳地,各握持部另设有一成形于延伸柄自由端的拉柄,藉以提供一握持的效果。
较佳地,该延伸柄纵向成形于本体上。
较佳地,该延伸柄横向成形于本体上。
较佳地,该握持部在靠近本体开口端的延伸柄上横向成形有一连接板。
较佳地,该本体在开口端设有一略呈漏斗状的顶盖,而各延伸柄纵向成形于顶盖上。
较佳地,该本体在开口端设有一略呈漏斗状的顶盖,而各延伸柄横向成形于顶盖上。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安全针头套通过精简结构配置的方式,使握持拉柄的手可通过延伸柄而与针头相隔离,亦即让握持拉柄的手远离针头的前端,因此,本发明就如同切菜时按压食物的手永远不在刀口前端则永远不会切到手的效果,不仅可有效避免针头拔出时,发生针头刺伤人的现象,更可以在针头使用后与针头套相结合时,亦不会发生针头刺伤人的情形,不致造成被针头感染的情形;
再则,通过本体弯折部的结构特征,使本体可以产生90度以上的弯折现象,不仅可让针头在使用后进行弯折破坏而无法再回收利用,且可让环保回收业者在回收针筒时,因已弯折的针头与本发明的本体结合为一体,故只要推动延伸柄,即可将针头与针筒相分离,因此仅需将本体与针筒相分离后,即可取得环保回收再利用的针筒,并且避免在回收时针头扎伤环保人员的情形,藉以构成一可安全使用,且可安全回收及防止针头被再利用的安全针头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与注射针筒结合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静脉针分解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静脉针结合的剖面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剖面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与头皮针结合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与注射针筒结合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剖面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与大尺寸注射针筒结合的剖面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本体
(11,11A,11B,11C)弯折部
(12,12C)顶盖
(20,20A,20B,20C,20D,20E)握持部
(21,21A,21B,21C,21D,21E)延伸柄
(211A,211,211B,211C,211D,211E)自由端
(22,22A,22B,22C,22D,22E)拉柄
(23D,23E)连接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铭田;邓锡雄,未经林铭田;邓锡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5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与塑料复合件的粘结方法及其成品
- 下一篇:厨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