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螺杆挤出法涂覆漆料制造漆包线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35960.0 | 申请日: | 201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3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铎;康惠宝;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铎 |
| 主分类号: | H01B13/14 | 分类号: | H01B1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螺杆 挤出 法涂覆漆料 制造 漆包线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螺杆挤出法涂覆漆料制造漆包线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涂料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漆包线涂漆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涂覆法和树脂挤出法,直接涂覆法就 是将液态漆料直接涂覆于金属导线上,然后经过高温烘烤固化成膜。而涂漆器又包 括毛毡法和模具法。毛毡法设备简单,换线容易,便于处理应急事故,但所用漆料 的黏度较低(导致固含量降低,溶剂用量增加),一次涂漆之干膜厚度降低,走线速 度不能太快(否则毛毡会发生烧焦现象),有时毛毡还会带入烘箱中引起火灾,偏心 度较大,表面质量较差(经常发现漆膜内夹杂绒毛),所以毛毡法是一种质量差,污 染大,效率低的涂漆方法,有逐步被淘汰的趋势,但线径在0.15mm以下的漆包线还 必须使用此法。模具法是近年来我国各漆包线厂商广泛采用的方法,它可直接涂覆 较高黏度的漆料(固含量高,溶剂用量低,环境污染低);具有“自定中心”作用; 漆膜厚度可控性好,针孔少,表面光滑平整,质量好,走线速度快,效率高;钨钢 芯模具耐磨性好,使用寿命可达5年以上。
树脂挤出法就是将常温下为固体的物料(或高黏度物料)在螺杆挤出机中加温 加压转化成液态物料(或低黏度物料),并趁热涂覆于金属导线上成膜的方法。而涂 漆器一样也可分为毛毡法和模具法。
直接涂覆法不管是毛毡法还是模具法,其共同特点是都使用室温下为液态的漆 料,这类漆料又可分为溶剂型、水溶性和水乳性漆包线漆,他们都存在着一个黏度、 固含量与性能之间的矛盾,如现在广泛使用的F级或H级溶剂型漆包线漆,当黏度 为60~100秒(涂-4杯,25℃)时,其固含量在25~35%左右。在聚合物分子结构 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若想提高固含量,必然导致黏度相应提高,涂漆就会发生困难; 若想要固含量提高而黏度保持较低水平,还要保持漆膜的耐温等级,就要在分子结 构、合成工艺、固化工艺等诸多方面作文章,其技术难度非常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通用的漆包线漆所用的溶剂主要是甲苯、二甲苯、 混合甲酚等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溶剂,他们大量挥发进入大气,对我国生态环境 造成严重的污染,正因为此,发达国家逐渐缩减中低档漆包线的生产,而将这种灾 难性产业转嫁给我国,而使我国成为漆包线产量的超级大国,但这种局面不会长期 任其自由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必然会加强。目前一些实力较雄厚的厂商在 烘烤装置上又安装了催化燃烧装置,它能将大部分溶剂焚烧掉,所产生的热量一部 分被用于烘箱的加热,一部分排空。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的溶剂挥发,使车间 内的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其污染成分一是少量甲酚,气味特别令人难受,二是从焚 烧器排出的尾气中仍有大量不完全燃烧的成分。
这类传统的漆包线绝缘漆一次施工不能达到过高的干膜厚度,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干膜厚度约等于湿膜厚度×固含量,如对于固含量为35%的漆料,干膜厚度只 有湿膜厚度的三分之一;二是若单次涂漆过厚,会造成烘烤时产生大量气泡。如采 用模具法对Φ1.000mm铜裸线涂漆,漆料为赛克改性聚酯漆(耐温等级为155℃的F 级),必须使用一组模具:1.010mm、1020mm、1.030mm、1.040mm、1.050mm、1.060mm、 1.070mm、1.080mm、1.090mm共9只模具,走线速度15米/分钟,烘箱温度分布为 200℃、300℃、400℃、500℃,经过涂9道、烘9道的工艺,最后达到的干膜厚度 只有67微米。由此可见其生产效率非常低,能源损耗非常大。其实通过热量分析可 知,主要能源损耗在于反复升温-降温的金属芯材。
随着国内外绿色化学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愈加高涨,漆包线行业也相继推 出了各种各样的绿色环保漆包线漆,现综述如下:
一、高固含溶剂型漆:其流动性、施工性没有实质性变化,可以完全沿用现有 漆包机设备,污染相对减小、效率提高、能耗降低。如日本东特涂料株式会社的 NH8750聚酯酰亚胺漆,固含量可达50%,TPU聚氨酯漆达34%;德国Dr.Beck公司 的Terebec F60之固含量高达60%;上海电缆研究所研制成功固含量达50%的聚酯漆, 35%的改性聚酯亚胺漆等等。都是采用模具涂漆法。其共同特点是采用先进的合成工 艺,使漆料的固含量尽量高,黏度尽量低,而性能又不致明显降低。
二、低毒或无酚型:如用乙二醇醚类、丙二醇醚类、N-甲基吡咯烷酮代替苯类 和酚类溶剂。但是成本高、对高性能漆的溶解力受一定局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铎,未经李文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