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逆冷轧机停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5608.7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谢向群;刘小光;谢邦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2 | 分类号: | B21B37/72;B21B3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闫彪;何朝旭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逆 冷轧机 停车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可逆冷轧机停车的方法,属于轧钢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可逆冷轧机用于将热轧带卷经若干道次的往复轧制,轧制成冷轧带卷。以单机架可逆冷轧机为例,其主要工艺设备配置如图1所示,其轧制过程一般是:将热轧带卷送入开卷机1后撑起带卷,开卷机1以穿带速度转动,带头穿过轧机2后经转向辊3进入卷取机4被夹住,穿带结束后调整设定轧机1的辊缝、张力等到位后开始第一道次轧制,当带尾脱离开卷机1进入轧机2之前,停止第一道次轧制;第二道次轧制前首先进行反向穿带,轧机1和卷取机4以穿带速度反转(相对于第一道次)使带尾向卷取机5方向运行,经转向辊6进入卷取机5被夹住,反向穿带后调整设定轧机1的辊缝、张力等到位后开始开始第二道次轧制,当带卷在卷取机4上剩2~3圈时控制轧机1减速直至停机;从第三道次轧制开始以下各道次轧制情形基本一致,都是每次轧制前调整设定轧机1辊缝、张力、弯辊等设定到位后,在卷取机5和卷取机4之间来回进行轧制,最后成为成品卷材。
从上述轧制过程可知:要确保整个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带卷轧制的成材率,在每一道次轧制到带卷的带尾位置,轧机进行准确的停车定位非常重要。如果停车过早,带卷的带头、带尾将留下较长多余部分,从而影响带卷轧制的成材率;如果停车过晚,轧机轧过上道次的辊印(呈凸台状),就会使本道次轧制入口的带卷厚度突变为上道次的入口厚度,极易引发粘辊等重大事故,或者引起带尾脱离卷取机造成失张。
现有轧制生产中对于可逆冷轧机的停车控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从第二道次开始,基于上道次轧制时轧机出口处计算的带卷长度L,在本道次反向轧制时,带卷长度从L逐渐变小,直至为0,理论上在长度为0处是上道次轧制开始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设定预留量,考虑带卷速度和停车距离等因素,当带卷长度逐渐变小到设定停车点时的带卷长度时,进行停车。检索发现:中文期刊《轧钢》2002年第6期刊载的《圈数计在可逆式冷轧机上的应用》和中文期刊《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第23卷第13期刊载的《自动停车在可逆冷轧机控制系统上的应用》二篇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都是通过全程计算带卷长度的方法进行可逆冷轧机停车定位的。
上述通过带卷长度来进行停车定位的方法在原理上可行,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每道次的带卷长度可达数百米或千米以上,对这样长度的带卷进行精确跟踪,跟踪的允许误差范围对于停车定位所要求的精度来说明显过大;加之受到如带卷打滑、反向无张力条件下穿带等因数影响,计算带卷长度的准确性往往不高,由此导致可逆冷轧机停车定位的精度不高,甚至影响到轧制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能够对可逆冷轧机每道次轧制带卷的带尾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的轧机停车控制方法;使用本方法可以有效保证轧制安全,防止过轧,并可以精确控制余材长度,从而提高带卷轧制的成材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可逆冷轧机停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轧制工艺要求,设定每道次轧制的带卷出口厚度,并设定轧制辊印间距;
2)启动轧机后由现有轧机控制系统读取轧制道次数,从第二道次开始分别计算每道次的辊印高度,其中作为反向穿带的第二道次的辊印高度是带卷来料厚度与第一道次的带卷出口厚度之差,第三道次的辊印高度是第一道次与第二道次的带卷出口厚度之差,其他道次的辊印高度分别是上三道次与上一道次的带卷出口厚度之差,再将计算出的每道次的辊印高度按照设定比例分别计算每道次的辊印高度比较值;
3)从第二道次开始,由现有轧机控制系统读取每道次的带卷入口厚度,按照每道次的轧制方向,分别选择现有轧机控制系统设于轧机轧制入口一侧的测厚仪,读取每道次的带卷入口厚度实际值,将带卷入口厚度与带卷入口厚度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到每道次的带卷入口厚度偏差,
---所述每道次带卷入口厚度是根据轧制工艺要求设定的上一道次的带卷出口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