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PU供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5300.2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柳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H02M3/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pu 供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电路,特别是一种电脑主板上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一种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CPU供电电路包括一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器芯片及一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连接至一对MOSFET(场效应管),所述PWM控制器芯片输出PWM信号至所述驱动芯片以控制所述MOSFET的导通、断开的次序及时间从而调整输出至CPU的电压。PWM信号的占空比越大,输出电压越大;PWM信号的占空比越小,输出电压越小。所述驱动芯片可为一ADP3120A芯片,其包括一Vcc电源引脚,当该Vcc电源引脚的电压范围在4.15V~13.2V之间时,ADP3120A芯片可正常工作。ADP3120A芯片在一最佳工作电压(如10V)下工作时,其输出效率最佳,可降低电能消耗,提高整个供电电路效能。但是目前主板上的电源仅能提供12V、5V的电压至所述驱动芯片,因此驱动芯片的输出效率不能最优化,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较为节能的CPU供电电路。
一种CPU供电电路,包括一脉宽调制控制器芯片、一与所述脉宽调制控制器芯片相连的驱动芯片、与所述驱动芯片相连的一第一场效应管及一第二场效应管,所述驱动芯片接有一电源,所述脉宽调制控制器芯片输出脉宽调制信号至所述驱动芯片以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导通/截止状态从而控制输出至CPU的电压,所述驱动芯片的电源输入端接有一电压调节器,所述电压调节器将所述电源的电压调节至一优化电压值提供给所述驱动芯片内部的电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CPU供电电路利用所述电压调节器将输出至所述驱动芯片的电源调节至一优化电压值,驱动芯片在该优化电压值下工作时,其输出效率最高,可节省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传统的CPU供电电路的组成图。
图2是本发明CPU供电电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组成图。
图3是本发明CPU供电电路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组成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PWM控制器芯片 10
驱动芯片 20
电压调节器 21、30
第一运算放大器 23
第二运算放大器 25
二极管 D1
电容 C1-C4
电阻 R1-R2
电感 L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本发明CPU供电电路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PWM控制器芯片10、一驱动芯片20、一第一场效应管Q1及一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均为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述驱动芯片20的一对驱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相连,所述PWM控制器芯片10输出PWM信号至所述驱动芯片20以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导通/截止次序及时间,从而控制输出至主板上CPU的电压。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在一个周期内导通的时间越长,输出至CPU的电压越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