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4868.2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继新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H02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转向装置,尤其是一种能自动跟随太阳转动而改变角度的太阳能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都是需要通过太阳光源才能取得能量,太阳光在一天当中的照射角度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太阳能装置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能随着太阳转动而移动,因此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0620009568.0名称为《太阳能热水器转向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其结构由托板、底盘组成,在底盘上设有凸台、轴承座、电机支座,凸台上设有蜗轮轴,蜗轮轴上装有蜗轮,蜗轮的上面设有托板,蜗杆与蜗轮相配合,蜗杆安装在两轴承座中间,一端连接电机,电机靠导线连接时间控制器,采用该实用新型,把太阳能热水器放在本发明上面,能够使太阳能热水器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始终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提高水箱内水的温度。然而这种装置是通过时间控制器的设定来控制转向,转动的角度单一,设计不合理、不科学,且制作麻烦,结构也较复杂,且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有一种专利号为200520024456.8名称为《自动跟随太阳移动的太阳能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装置,机械部分的采光板的中心位置设有采光板转动轴,主轴的上端与销轴连接,采光板倾斜放置;电控部分的光线感应器安装在采光板的上端内侧与电源电路连接,光线感应器按控制方向分为左右控制器和上下控制器,与电源电路连接,电源电路连接在回路上。由于采用了光敏器件,在阳光的照射下,光敏器件将信号传给控制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源,电源驱使电机正反转,来带动主轴、采光板随太阳的行驶左右上下移动,利用本装置可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但是结构较复杂,安装使用不方便,其结构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能通过太阳光的强弱变化而能自动旋转而调整位置的太阳能转向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太阳能转向装置,包括有基板和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安装于基板上,所述光敏电阻与电源构成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电阻为前后、左右位置设置在基板的侧面上,在基板下方设置有可以使基板前后、左右翻动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与电机输出轴相联动,电机与电源相连接, 所述光敏电阻前后位置分为一组,左右位置分为另一组,每组光敏电阻通过导线与集成电路的集成块相连接,所述每组光敏电阻的对应输出电流通过集成块分别与对应的电机自动启闭开关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光敏电阻优选为四个,其中两个光敏电阻位于基板前后的侧面上,而另外两个光敏电阻位于基板左右的侧面上。
再改进,所述光敏电阻可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基板前后光敏电阻相互对称地设置于基板的前后位置上,而基板左右的光敏电阻亦对称地设置在基板的左右位置上。
再改进,所述光敏电阻可选择为相同型号及规格的光敏电阻。
再改进,所述光敏电阻可为圆柱形或椭圆柱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上转轴、下转轴和支架,所述上转轴与下转轴以上下位置呈投影“十”形设置,下转轴前端穿过支架下部通过轴承定位于固定座上,且下转轴与支架相互固定在一起,而下转轴的尾端与电机一的输出轴联动在一起,所述上转轴的中部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定位于支架的上部,上转轴的前部通过竖杆与基板底面固定在一起,而上转轴的尾端与电机二的输出轴联动在一起;所述的下转轴与支架相互固定的结构可为:支架与下转轴通过螺栓相互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光敏元件的特性,在基板四周侧面安装前后、左右两组光敏电阻,在基板下方设置有可以使基板前后、左右翻动的传动机构,并将光敏电阻与集成块连接,控制电机与转轴联动,从而带动基板前后、左右进行双向或单向旋转;不仅设计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而且无论太阳移动的位置如何变化,基板都将随时跟踪调整,即跟随太阳移动而转动,如果本装置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则该太阳能热水器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实现太阳能热水器最佳的工作效率;当然,基板上除可放置太阳能热水器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太阳能电池板、需要感光的路灯控制装置等设备,具体可按设计而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继新,未经杨继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