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使模板温度均匀分布的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34825.4 | 申请日: | 201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卢涛;江波;王奎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20 | 分类号: | B01J2/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板 温度 均匀分布 导热油 布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加工装备设计和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使聚合物水下切粒大型模板温度均匀分布的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下切粒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效率最高的聚合物粒子制备工艺,切粒模板是完成聚合物造粒工艺的核心装备——大型混炼挤压造粒机组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以往性能优良的先进切粒模板大多数被德国Coperion Werner&Pfleiderer(CWP)、美国Kennametal、日本制钢所(JSW)以及神户制钢所(KSL)等国外公司所垄断,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中应用的模板长期依赖于进口,严重制约了乙烯工业的发展。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切粒大型模板,打破国外少数厂家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对于促进大型造粒机组国产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模板温度分布均匀程度是评价模板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模孔与导热油流道在模板中的布置形式是决定模板温度分布能否均匀的关键因素。本发明通过实施一种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旨在提高水下切粒大型模板温度分布均匀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使聚合物水下切粒大型模板温度均匀分布的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不合理引起的模板温度分布不够均匀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所述布置方法为:①整个模板均分为4个切粒区域,导热油流道为4进4出,各切粒区域的导热油流道出口与下一个切粒区域的导热油流道进口相邻;②在各切粒区域,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按周向交替均分排列,保证每一模孔阵列两侧均有导热油流道,且导热油流道进出口切粒区域的位置均在最外侧导热油流道上。
其中,所述整个模板均分为4个切粒区域,每个切粒区域的扇形角为90°。
其中,所述导热油流道为4进4出,每个切粒区域为1个导热油流道进口,1个导热油流道出口。
其中,所述各切粒区域的导热油流道出口与下一个切粒区域的导热油流道进口相邻,亦即整个模板的4进4出导热油进出口交替布置。其中,所述在各切粒区域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按周向交替均分排列,亦即聚合物模孔中心和导热油流道均在各自径向中心线上,每一排模孔两侧均有导热油流道。
其中,所述导热油流道进出口切粒区域的位置均在最外侧导热油流道上,以保证流经切粒区域中的导热油流量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合理布置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可以减少两切粒区域相邻位置的温度差异;导热油在导热油流道阵列中的流动阻力均匀,从而使得导热油在模板中的流量均匀,有利于提高切粒区域模板温度均匀程度,模板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模孔的开孔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某现有技术的一种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示意图(1/4模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的模板温度云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的导热油流道压差云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的导热油流道流速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使聚合物水下切粒大型模板温度均匀分布的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为:①整个模板均分为4个切粒区域,导热油流道为4进4出,各切粒区域的导热油流道出口与下一个切粒区域的导热油流道进口相邻;②在各切粒区域,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按周向交替均分排列,保证每一模孔阵列两侧均有导热油流道,且导热油流道进出切粒区域的位置均在最外侧的周向导热油流道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使聚合物水下切粒大型模板温度均匀分布的聚合物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方法,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1所示为某现有技术一种模板的模孔和导热油流道布置图(图中1和2为导热油入口,3和4为导热油出口),运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可以得知,对于切粒区A和B,由于导热油流经该区域的流程大,所以流动阻力较其他地方大,故导热油流量流经该区域的流量较少,将导致该区域的温度偏低,且导热油流道之间有两列模孔,不利于模板温度均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8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