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芯集束耐张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4813.1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郑乐飞;郑晓权;廖深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 |
代理公司: | 温州新瓯专利事务所 33210 | 代理人: | 黄捷 |
地址: | 2014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束 耐张线夹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金具,特别是固定四芯集束导线的 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输配电用的四芯集束导线是四根电线芯连成一体,使用 一般的耐张线夹将集束导线固定在电线杆上时,需要将各条电线芯分割 开再分别操作固定,这样的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而且容易损坏导线。 中国专利03210522.3公开了一种四芯集束电缆耐张线夹,利用十字型 的芯条装在四芯集束电缆中间,并用两个配合的楔块夹住再穿入线夹本 体的楔形腔中张紧。使用时无需将集束导线一一分开,而且楔形配合可 使导线越张越紧,也不易损坏导线。但是,这种耐张线夹在安装时需将 平行的四芯集束导线对扭成方型,并安装在线夹的同一个楔形腔中,而 四芯集束导线对扭比较费事,往往需要多人才能完成,不够方便。并且, 楔块和内衬的十字型芯条配合夹紧导线的夹持力不够高,各电线芯之间 可能会产生滑移,影响线路运行。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夹持 可靠的四芯集束耐张线夹。
本发明包括设有楔形腔的本体,楔形腔的内壁为圆弧面,拉杆连接 在本体上,成对配合使用的楔芯则置于本体的楔形腔中,且楔芯外表面 也为圆弧面,本体的楔形腔有二个,每一楔形腔外侧壁设有通槽,形成 截面为两个背靠“C”字形的本体结构,相应的楔芯也为二对,四芯集 束导线的左、右两半部分别置于对应的楔芯中夹合固定。
本发明的线夹本体设有二个楔形腔,四芯集束导线安装时只需将中 间较宽处切开,每个楔形腔安装二条电线芯,无需将平行的集束导线对 扭成方形,操作轻松方便,安装难度低。而且,本发明利用两对楔芯直 接夹合导线,夹持力更强,避免导线滑移,提高线路运行的可靠性,楔 芯可在楔形腔内随导线转动,自动调节力量平衡。楔芯还能够根据导线 的规格更换,线夹则可以拆卸重复使用,操作维护容易,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3中本体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楔芯的示意图。
实施例:如图所示,本体1设有楔形腔2,楔形腔2的内壁为圆弧 面,拉杆4连接在本体1上,成对配合使用的楔芯3则置于本体1的楔 形腔2中,且楔芯3外表面也为圆弧面。本体1的楔形腔2有二个,每 一楔形腔2外侧壁设有通槽5,形成截面为两个背靠“C”字形的本体 结构,相应的楔芯3也为二对,四芯集束导线8的左、右两半部分别置 于对应的楔芯3中夹合固定。实际上,可在每对楔芯3的夹合面上均设 有圆弧凹陷6,四芯集束导线8置于相应的圆弧凹陷6中夹合固定,导 线的夹合定位更加方便可靠。
本实施例的拉杆4的端部穿过本体1对应部分,并通过螺栓7连接 固定。或者,也可在本体1上连接有挂板,拉杆4的端部则通过螺栓连 接固定在挂板上。
安装使用时,将平行的四芯集束导线8中间连接筋剖开,每对楔芯 3的圆弧凹陷6处分别夹合住两根电线芯,然后将二对楔芯3分别放入 本体1的二个楔形腔2中,四芯集束导线8的其余部分则可通过本体1 侧壁的通槽5放入。然后拉紧四芯集束导线8,由于楔芯3和本体1为 圆弧面相接触,对导线8的夹持力在自重及张紧力作用下会呈越来越大 趋势,夹持非常可靠。而且,即使导线8被转动,夹合的楔芯3也可在 楔形腔2内转动,自动调节力量平衡。一般在楔芯3和楔形腔2的接触 面处还涂有润滑油,转动更顺畅。拉杆4则是用于和其它金具连接将整 个线夹固定在电线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永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