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训练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4433.8 | 申请日: | 2005-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裕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界之翼事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3/02 | 分类号: | A63B23/02;A63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常殿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训练 器具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2月23日、申请号为200580036645.X、发 明创造名称为:“训练器具”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肩部、臂部、背部的肌肉等进行训练时所使用的训练器 具。
背景技术
作为对肩部、背部的肌肉等进行训练时所使用的训练器具,有一种叫 做下拉机(pulldown)的训练器具。对于该训练器具,由坐在座椅上的使 用者用向上方伸出的两只手握住一根棒状的把持棒,将该把持棒向下拉从 而将连结在把持棒上的重物向上拉,由此对肩部、背部的肌肉等施加负荷 从而进行训练。
另外,作为对肩部、臂部、背部的肌肉等进行训练时所使用的训练器 具,有一种叫做升降机(dipping machine)的训练器具。对于该训练器具, 由坐在座椅上的使用者提肩曲肘,用两手分别握住位于身体两侧附近的把 持棒,将该把持棒向下压从而将连结在把持棒上的重物向上拉,由此对肩 部、臂部、背部的肌肉等施加负荷从而进行训练。
在这些训练中,一直到最后都对下压把持棒的动作施加由重物的重量 产生的负荷。这样的训练被称作终动负荷训练(ending movement load training),一直到最后都施加负荷,使肌肉在各关节角度发挥较大力量, 由此伴随着肌肉的较强的紧张(硬化)而使肌肉肥大化(参照专利文献1 以及非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8772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修订版《新トレ一ニング革命:新训练革命》小山裕 史著,株式会社讲谈社,1994年9月12日发行,8页~13页
发明内容
但是,通过终动负荷训练获得的肌肉具有下述问题,由于柔软性、弹 力性较弱,所以在实际的竞技等中成为无法做出必要的身体动作的主要原 因。另外,终端负荷训练使本来可较小用力的部位用力,在与实际动作不 同的动作状态、输出状态下进行训练,所以会有在身体动作中产生不舒适 感的问题。另外,肌肉的紧张阻碍了氧气向肌肉细胞供给,血液的冲洗 (wash out)无法进行,所以所产生的乳酸等疲劳物质蓄积起来,会有肌 肉痛、疲劳等对身体的负担变大的问题。进而,会有肌肉的硬化变为故障 的较大原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伴随肌肉的 硬化,肌肉痛、疲劳等对身体的负担较小,能够得到柔软且富于弹性的肩 部、臂部、背部的肌肉等的训练器具。
为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训练器具,特征在于,包括:座 位部;负荷施加部,其能够自由调整负荷的大小;左右导向支柱,其隔开 预定的间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座位部位于其中央;2个升降部, 其分别由该左右导向支柱所导向,可沿上下方向移动;旋转部,其连结在 分别固定于该两个升降部的轴上,被可旋转地设置在该升降部上;拉伸构 件,其一端连结于所述负荷施加部,另一端连结于所述升降部;负荷传递 部,其被设置成,在所述升降部内与所述拉伸构件的另一端连结,从而通 过所述负荷施加部对所述旋转部的以所述轴为中心的旋转施加负荷。
技术方案2所述的训练器具是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训练器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2个升降部通过其一端侧分别嵌合在所述左右导向支柱上从而 被导向,可沿上下方向移动且可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所述轴被分别固定在 所述2个升降部的另一端侧,连结在该轴上的所述旋转部被设置成可在所 述升降部的下方旋转;所述拉伸构件的另一端连结于比所述升降部的嵌合 在导向支柱上的嵌合位置更靠近另一端侧的位置。
技术方案3所述的训练器具是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训练器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2个升降部分别由所述左右导向支柱所导向,仅可沿上下方向 移动;连结在所述轴上的所述旋转部被设置成可在所述升降部的上方旋转。
技术方案4所述的训练器具是如技术方案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训 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部、所述负荷施加部以及所述左右导向支 柱分别固定在1个框体的预定位置上。
技术方案5所述的训练器具是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训练器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负荷施加部由被支撑得在所述框体上可上下移动且可互相连结、 分离的重物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界之翼事业公司,未经世界之翼事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4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