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田喷药施肥系统及喷药施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4267.1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0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奕永庆;毛洪翔;周锡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奕永庆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田 施肥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领域,是一种农田喷药、施肥系统的喷药、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田喷药、施肥是采用耗时耗力的人工肩挑浇肥或肩背喷药方式,上述方式不但 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为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简单有效、省时省力的喷药、施肥技术, 现有的技术有: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专利号ZL200720032868.5,授权公告日2008年9月 17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多功能农田作业机”,该作业机的优点就在于通过操作作业机 的运动实现药物喷灌或施肥,即一种典型的人工操作省力、移动式的喷灌技术。但是该种作 业机自身需要灌肥或灌药,其使用的范围也较为局限,如遇到山岭地带,该种作业机将无能 为力。还有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专利号ZL03249213.8,授权公告日2004年7月14日,实 用新型名称为“一种新型农田灌溉系统”,该系统特点在于通过泵连接化肥池、沼气池、水池, 将相应液体输送至田间的管道,有管道上的喷孔实现浇灌施肥,即该系统的优点是集喷灌与 滴灌于一体,浇水与施肥于一体,节水、节肥、节能、节省劳动力,制造成本低,应用地域 广。但上述系统的不足点在于管道连接较为繁琐,容易发生管路、灌水器堵塞等问题,且造 价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农田喷药、施肥系统的喷药、施肥 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系统或设备适用范围较为局限、难以推广应用的技术问题。其目的 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农田喷药施肥系统,该系统包括药液罐,地下输液管、肥液池,地下输肥管、储肥 池。
在农田所喷药或施肥地块的两侧向农田纵心分别布设喷药系统与施肥系统,即喷药系统 和施肥系统为布置于同一地块。
布设的喷药系统由所述药液罐通过高压药泵连接地下输液管,地下输液管连接多条输液 管分支,在输液管分支上设有小球阀,输液管分支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可移动输液软管及喷雾 头。通过管路实现药液输送,再由人操作可移动输液管及喷雾头实现整块农田的喷药作业。
布设的施肥系统由所述肥液池通过输肥泵连接地下输肥管,地下输肥管通过储肥阀连接 储肥池,储肥池通过施肥泵连接施肥主管,施肥主管连接施肥支管、开关阀、第二快速接头, 第二快速接头连接薄壁多孔带。因肥液池为靠近畜牧场所,而储肥池为靠近农田,所以首先 通过输肥泵将肥液池的肥液输送至储肥池,该方式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省时省力,不污染 环境、可实现循环农业。储肥池内的肥液即为农田施肥的直接肥源,只需打开施肥泵,即可 将肥液输送至田间,方便简单。因农田面积大,如果采用普通硬质管路喷洒施肥,一是造价 高,二是影响田间其它作业,则难以推广,故采用薄壁多孔带,因其柔软,放置和收藏方便。
所述药液罐、肥液池设有相应的过滤装置,以防止过大的杂质堵塞管路、喷药器、喷肥 带。
所述薄壁多孔带为移动式,即该薄壁多孔带可根据实际农田地形灵活放置。
所述施肥泵为可移动,施肥泵所连接的管道与施肥主管之间通过第二快速接头连接。该 结构中的施肥泵为可移动,是指一台泵可以轮流为多块农田施肥,用完后移入室内,既节省 投资,又防止失窃。
该农田喷药、施肥系统的喷药、施肥方法为:
喷药系统:开启高压药泵,高压药泵所连接的地下输液管的小球阀开启,操作人员通过 手握可移动输液软管及喷雾头实施喷药。
施肥系统:开启输肥泵,将肥液池的肥液输送至储肥池,打开施肥泵,肥液经地下输肥 管、施肥主管、施肥支管进入薄壁多孔带,肥液从薄壁多孔带的小孔流出,实施施肥作业。
将所述输肥泵或高压药泵的进液管道置入不同的液体中实施喷灌。
所述薄壁多孔带是根据作物面积铺设的。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采用管路输肥、输药、施肥、喷药,省时省力,而且环保,可实 现循环农业,此外,还具有结构装配简单、使用方便,喷药、施肥可靠性较高,适用范围广 的特点,且造价低,适合为大面积农田喷药、施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喷药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施肥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奕永庆,未经奕永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钠灯电子镇流器
- 下一篇:一种治疗心烦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