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毒柜器皿架支承座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34179.1 | 申请日: | 201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广永 |
| 主分类号: | A61L2/26 | 分类号: | A61L2/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毒柜 器皿 支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柜,具体是属于一种消毒柜器皿架支承座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卫生的关注与要求提升了不少,特别是对餐具如碗、筷子,碟子的卫生显得情况尤为关注。因此一种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能对各式餐具消毒作用明显,还能储存餐具的消毒柜受到的人们的喜爱,使其大量涌入人们的现代厨房。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该消毒柜中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一般为臭氧或是紫外线消毒的低温消毒室,下层为高温消毒室,在各个室中都会有一个以上的器皿架供使用者存放器皿。如专利号为200820047462.9的专利,名称为:“带层架滑槽的消毒柜”,包括箱体,层架,下滑槽,上滑槽,层架放置在滑槽上。现有技术是在消毒柜内胆制作好后,滑槽一般由角铝通过铆钉的方式由人手操作固定在内胆侧壁,然后把内胆镶嵌在外壳中。该结构使消毒柜在生产过程中工序繁琐,造成内胆侧壁凹凸不平,产品质量下降,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方便的消毒柜内胆支承座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消毒柜器皿架支承座,包括消毒柜的内胆和设置于内胆内壁上的支承,支承座由内胆侧壁板材折叠成突出的结构形成支承座。
所述的支承座由上下两层折叠而成,其上下两层垂直于内胆侧壁。
所述支承座的上下两层端部成360度平叠。
所述的支承座由上下两层折叠而成,其上下两层与内胆侧壁折叠处呈圆弧过度,圆弧过度的圆角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之间,最佳直径是5毫米,上下两层端部成360度圆形折叠,折叠的圆形外径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最佳直径是5毫米。
生产上述消毒柜器皿架支承座的方法是,将内胆的侧壁板材置于两个相互平衡的底模上,两相互平衡的底模之间有一间隙,在间隙上设置有一上刀模,上刀模压下将侧壁板材压成V形,上刀模复位后两底模相互合模将V形的板材压成支承座。
所述上刀模的刀口呈圆形,其直径在1毫米至6毫米之间,最佳直径为3毫米。
所述相互平衡的两个底模,其底模上表面处两个双对的相互突出,下端内凹。底模上表面突出处呈圆形,其直径在1毫米至6毫米之间,最佳直径为4毫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制作消毒柜内胆的时候就能冲压而成,免除后期安装的工序。使生产工序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生产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消毒柜器皿架支承座,包括消毒柜的内胆2和设置于内胆2内壁上的支承座4,支承座4由内胆2侧壁板材6折叠成突出的结构形成支承座4。
所述的支承座4由上下两层折叠而成,其上下两层垂直于内胆2的侧壁。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是将所述支承座4的上下两层端部成360度平叠。
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是将所述的支承座4由上下两层折叠而成,其上下两层与内胆2侧壁折叠处呈圆弧过渡,折叠处圆弧过渡的圆角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之间,最佳直径是5毫米,支承座4的上下两层端部成360度圆形折叠,折叠的圆形外径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最佳直径是5毫米。
一种生产上述消毒柜器皿架支承座的活动,见图4所示,将上述内胆2的侧壁板材6置于两个相互平衡的底模7上,两相互平衡的底模7之间有一间隙,在间隙上设置有一上刀模8,上刀模8压下将侧壁板材6压成V形,上刀模8复位后两底模7相互合模将V形的侧壁板材6压成支承座4。
所述上刀模8的刀口呈圆形9,其直径在1毫米至6毫米之间,最佳直径为3毫米。
所述相互平衡的两个底模7,其底模7上表面处两个双对的相互突出10,下端内凹11。
所述底模7上缘10突出处呈圆形,其直径在1毫米至6毫米之间,最佳直径为4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广永,未经陈广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