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2712.0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8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燕;杜静波;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B1/707;H04L25/02;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估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只能在一个载波上进行工作。区别于第二 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通信网络(3G)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支持高速数据 业务。随着技术的发展,Beyond3G和4G可以实现100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甚至更高,支持的业务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包括实时的流媒体业务。数据传 输速率要根据这些业务所需的速率动态调整。同时,下一代移动通信也要在有 限的频谱资源上实现高速率和大容量,需要频谱效率极高的技术。频偏估计是 提高频谱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
现有技术中,在解前导信息时,一般采用固定设置的多个频偏补偿值同时 进行频偏补偿和解调,一般的无线场景下只配置3个预置频偏。然后判断哪个 频偏补偿值的解调结果的前导能量最大,就在解接入消息的过程中用这个频偏 补偿值进行频偏补偿。
当磁悬浮等高速列车的时速达到430Km/h时,对应的最大多普勒频偏能达 到近2000Hz,如果采用目前的随机接入频偏估计和补偿方法,3个预置频偏已 经无法满足需要,即使预置更多的频偏,如预置7个,频偏估计的准确度仍然 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获得较准确的频偏 值,以便提高频偏补偿的效果。
一种频偏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捕获的前导信号在各预置的频偏值上的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
确定多个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中最大的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对应的第一 频偏值;
获得第一频偏值和第一频偏值相邻的预置的第二频偏值对应的幅度时延 分布最大值;
根据获得的两个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进行插值计算,得到调整量,根据得 到的调整量将第一频偏值向第二频偏值的方向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频 偏值,确定调整后的第一频偏值为估计得到的最终的频偏值;或
将第一频偏值和第一频偏值相邻的预置的第二频偏值的平均频偏值确定 为估计得到的最终的频偏值。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获得捕获的前导信号在各预置的频偏值上的幅度时延分布 最大值;
比较模块,用于确定多个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中最大的幅度时延分布最大 值对应的第一频偏值;
调整模块,用于获得第一频偏值和第一频偏值相邻的预置的第二频偏值对 应的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
根据获得的两个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进行插值计算,得到调整量,根据得 到的调整量将第一频偏值向第二频偏值的方向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频 偏值,确定调整后的第一频偏值为估计得到的最终的频偏值;或
将第一频偏值和第一频偏值相邻的预置的第二频偏值的平均频偏值确定 为估计得到的最终的频偏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最大的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对应的第一频偏值,确定与 第一频偏值相邻的第二频偏值,并根据第二频偏值对第一频偏值进行调整,从 而得到更加准确的频偏估计值,以便更好的进行频偏补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频偏估计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相邻的第二频偏值对第一频偏值进行调整的频 偏估计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相邻的第二频偏值对第一频偏值进行插值计算 并调整的频偏估计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主要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最大的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对应的第一频偏值,确定与 第一频偏值相邻的第二频偏值,并根据第二频偏值对第一频偏值进行调整,从 而得到更加准确的频偏估计值,以便更好的进行频偏补偿。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频偏估计的主要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101:获得捕获的前导信号在预置的各频偏值上的幅度时延分布最大 值。本实施例中前导信号可具体为指定的前导签名重复256次并与扰码相乘得 到的信号。
步骤102:确定多个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中最大的幅度时延分布最大值对 应的第一频偏值。
步骤103:根据第一频偏值相邻的预置的第二频偏值对第一频偏值进行调 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