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油用复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32511.0 | 申请日: | 201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奇;屈展;盖海防;陈军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油 复合 增产 中的 生物 活性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复 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
背景技术
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MEOR)是四大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化 学、热力、气驱、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始于20世 纪20年代,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是指将地面分离培养的微生物 菌液和营养液注入油层,或单纯注入营养液激活油层内微生物,使 其在油层内生长繁殖,产生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代谢产物,通过筛 选菌种的特性、功能、作用以及适应性,改变原油的性质与油藏环 境。其主要机理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降解原油来降低原油粘度, 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代谢有机溶剂提高洗油 效率;在油层中生长,剥离油膜等作用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微生物 采油法特别适用于油田的后期采油。由于该项技术成本低、适用范 围广、施工简便而引起石油界的高度重视。
目前,现场应用并证实有效的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MEOR)应 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单井吞吐解堵(周期)、微生物驱、增注、调 剖、压裂、日常清蜡和降粘。
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增产增效成果,但在具 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局限:1、由于细菌繁殖需要一个过程,产生效 果相对比较慢。2、针对相对较稠的原油解堵,微生物采油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 油用复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在水和原油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在含油岩石表面润湿性好,能剥落油膜,分散原油,具有很强的乳化 原油的能力,与微生物配合使用能够达到适用性强、有效期长、作 用效果快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采油用复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包括占总重量15-30% 的鼠李糖脂,10-30%的海藻糖脂,4-25%的烷基糖苷,余量为水。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的生物活性剂具有亲水和亲油基团、并能降低表 面张力的物质,也能被生物体所降解的物质,可有效降低岩石、油、 水系统的界面张力,降低粘度和油流通过压力,疏通岩孔,增加油 水流动性,解除油藏稠油积垢堵塞,提高原油采收率。
2、本发明在水和原油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在界面形成稳定的 油/水乳状液;在低浓度下形成较低的界面张力。具有特殊的性能, 能溶于地层水和注入水中,在油一水界面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在含油 岩石表面润湿性好,能剥落油膜,分散原油,具有很强的乳化原油的 能力。已经在油田油水井增产中开始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微生物和生物活性剂可以有效兼容,将高效的微生物和本 发明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弥补微生物单独操作的局限性,相互促 进功能的延展,充分发挥生物采油和生物化学提高采收率的功效, 使得作业后增产效果反应快,有效期长。
将本发明与微生物剂同时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可有效解除油藏稠油积垢堵塞,提高原油采收率。
2、可使注入到油藏中的微生物和生物活性剂的活性达到更高的 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两者的性能优点,从而提高解堵驱油效果。
3、适应性强,见效快,有效期长。
4、不伤害地层,不污染环境,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5、施工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采油用复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包括占总重量15%的 鼠李糖脂,30%的海藻糖脂,20%的烷基糖苷,余量为水。
实施例二
一种采油用复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包括占总重量30%的 鼠李糖脂,20%的海藻糖脂,4%的烷基糖苷,余量为水。
实施例三
一种采油用复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包括占总重量20%的 鼠李糖脂,15%的海藻糖脂,10%的烷基糖苷,余量为水。
实施例四
一种采油用复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包括占总重量25%的 鼠李糖脂,25%的海藻糖脂,15%的烷基糖苷,余量为水。
实施例五
一种采油用复合增产剂中的生物活性剂,包括占总重量18%的 鼠李糖脂,10%的海藻糖脂,25%的烷基糖苷,余量为水。
实施例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