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太阳能电解水氢氧节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2204.2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蜀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C25B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太阳能 电解水 节油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燃烧做功系统的节油装置,特别是太阳能电解水氢氧节油装置,属于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节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手段有多种多样,中国专利文献中也公开了许多关于汽车节油的技术方案。但这些方案有的较复杂,成本较高,有的则需改变汽车内部结构。如何在不改变汽车内部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太阳能为汽车节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关这方面公开的技术资料目前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太阳能电解水氢氧节油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不改变汽车内部结构,将高于环境气压、低于环境温度的空气供给发动机,从而使得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压缩比得以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车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在发动机输出轴上装扭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和扭矩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的输出与电解水装置连接,电解水装置的氧气供气管和氢气供气管接入发动机进气管。
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中设置有充电电路且与蓄电池连接,氢气供气管的出气口通过弯头接入发动机进气管。电解水装置的侧壁装有补水的储水罐。
汽车行驶时,扭矩传感器给出信号,控制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对电解水装置供电。电解水装置产生的含有低浓度氢氧的空气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后,再进到发动机的燃烧室,改善了燃烧效果,使燃料充分燃烧,降低排放,提高做功效率,达到节油的目的。
所述的控制电路板可起到协调供电的作用。当蓄电池电力不足时,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首先满足充电;如果遇到大扭矩和怠速工况,扭矩传感器将相应的信号送到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根据信号给出对应的大电流,此时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同时供电给电解水装置,提高电解水装置功率,加大氢氧出气量,增大发动机功率,改善燃烧环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改变汽车内部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太阳能为汽车节油,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蓄电池和电解水装置供电,通过电解水装置使得燃烧做功时,混合有低浓度氢氧的空气进入到发动机的燃烧室。改善了燃烧效果,使燃料充分燃烧,降低排放,提高做功效率,达到节油的目的。所用的全部配件在市场上易购到,方法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示意图。
图1~2中:1.太阳能电池板,2.电线,3.控制电路板,4.电解水装置,5.氧气供气管,6.储水罐,7.氢气供气管,8.发动机进气管,9.进气弯管,10.蓄电池,11.空气过滤器,12.扭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由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控制电路板3为蓄电池10进行充电、并为电解水装置4提供电力。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管8的侧面通过氧气供气管5和氢气供气管7与电解水装置4连接,电解水装置4旁接有补充水的储水罐6,氢气供气管7采用进气弯管9接入发动机进气管8。本发明设置的控制电路板3还与发动机输出轴所装的扭矩传感器12连接,负责协调供电电流,并根据扭矩情况控制电解水装置4的功率。
当有阳光时,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控制电路板3向蓄电池10和电解水装置4供电。处于停车状态时,通过扭矩传感器12给出信号,控制电路板3只对蓄电池10进行充电,对电解水装置4不供电;汽车行驶时,扭矩传感器12给出信号,控制电路板3不仅对蓄电池11进行充电,同时也对电解水装置4供电,电解出来的氢气和氧气分别通过氧气供气管5和氢气供气管7汇合进入到发动机进气管8中;如果遇到大扭矩和怠速情况时,扭矩传感器12给出信号,控制电路板3将蓄电池10和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同时供给电解水装置4,加大氢氧出气量,增大发动机功率并改善燃烧环境。在蓄电池10的电量不足时,控制电路板3中设置的充电电路启动,首先满足充电,当蓄电池充电电流小于规定之后(5A),才开始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