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固定连接件的装饰板及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2133.6 | 申请日: | 201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胜;王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光胜 |
主分类号: | E04F13/24 | 分类号: | E04F13/2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新沂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固定 连接 装饰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制品,具体是一种内置固定连接件的装饰板。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幕墙在建筑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广泛使用的带固定连接件的装饰板,其固定连接件大多为膨胀类螺栓、燕尾形背槽式连接件、L形连接件或U形连接件,用粘结剂将连接件固结在接装饰板上。例如ZL200720034164.1专利,采用平头或沉头螺栓或后端有凸肩的螺母作固定连接件,先从装饰板的正面开一沉孔,然后将平头或沉头螺栓从装饰板的正面放入沉孔内并使螺杆伸出人造装饰板的背面外,最后充入粘胶层并在粘胶层外塞入大小与沉孔相配合的小人造装饰板块封堵沉孔将螺栓的后端固接在装饰板中。其不足之处是,因固定孔开在装饰板的正面,破坏了装饰板的板面,当将固定连接件固定于装饰板上后,需修补被破坏的装饰板的板面,即使这样也无法达到原来的装饰板效果;燕尾形背槽式等连接件又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粘结剂易受酸碱盐等腐蚀、易老化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固定连接件的装饰板及制造方法。从背面开孔,不破坏装饰板正面的装饰效果;工艺简单、易加工、成本低、金属封堵固结耐酸碱腐蚀、不易老化;金属封堵层应力小、无缝隙、孔体不易破坏。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置固定连接件的装饰板,在装饰板板体的背面预置有若干非膨胀固定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非膨胀固定连接件是后端有凸肩的螺母;在装饰板的背面开有孔口小于孔体的盲孔,螺母置于盲孔内并用注入盲孔内的金属熔化液或粘胶剂固结在盲孔中。
一种内置固定连接件的装饰板,在装饰板板体的背面预置有若干非膨胀固定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非膨胀固定连接件是平头或沉头螺栓;在装饰板的背面开有孔口小于孔体的盲孔,螺栓的后端置于盲孔内并用注入盲孔内的金属熔化液或粘胶剂固结在盲孔中,螺杆伸出装饰板外。
施工时需配备挂件,挂件通过与预置的固定连接件相配合的螺栓或螺母压接在装饰板的背面,然后将装饰板挂接在被装饰物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施工方便、施工难度小,工效高;装饰板正面无破损,装饰效果好;金属封堵无缝隙、应力小、孔体不易破坏、耐腐蚀、抗老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上挂件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背面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背面图。
图中:1、装饰板,2、盲孔,3金属封堵固结层,4纤维类材料层,5、固定连接件,6、挂件,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为增强装饰板的抗折抗压强度,在装饰板1的背面复合有纤维类材料层或蜂窝状材料层4,纤维类材料层可以是水泥纤维压力板、含纤维硅酸钙板、镁铝纤维压力板、纤维网格布;或纤维网格布外再复合上述任一种压力板。非膨胀固定连接件5采用的是平头或沉头螺栓。制作方法是:先在装饰板的背面开孔口小于孔体的盲孔2,孔口的大小须能放进螺栓头部,即孔口的大小等于或略大于螺栓头部。将平头或沉头螺栓的头部置于盲孔内并向盲孔内注入金属熔化液3,待金属熔化液冷却后盲孔被封堵,使螺栓的平头或沉头端固结于装饰板背面的盲孔中,螺杆伸出装饰板的背面外。金属封堵的优点是无缝隙、应力小、孔体不易破坏、耐腐蚀、抗老化性能好。
施工时将挂件6压在装饰板1的背面的螺栓上,然后用螺母7和垫圈将紧固。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采用后端有突肩的螺母作固定连接件5。先从装饰板1的背面开一孔口小于孔体的盲孔2,孔口的大小需能放进螺母的突肩。然后将后端有突肩的螺母放入盲孔2内。最后用粘胶剂或金属熔化液3注入盲孔并将螺母固接在装饰板中。
施工时将挂件压在装饰板1的背面的螺母位置,然后加垫片、垫圈用螺栓拧进螺母将挂件固定。
装饰板可以是人造装饰板、天然石材板、玻化砖板、陶瓷板或陶土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光胜,未经王光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