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高压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1851.1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郑逸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逸扬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高压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开关设备,具体是一种自动高压断路器。
背景技术
高压断路器(或称高压开关)是变电所主要的电力控制设备,具有灭弧特 性,当系统正常运行时,它能切断和接通线路及各种电气设备的空载和负载 电流,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它和继电保护配合,能迅速切断故障电流,以防 止扩大事故范围。因此,高压断路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 运行,这是由于断路器的两端进线柱和出线柱之间为一分合闸行程,通过分 合闸总成的分、合闸动作达到对接通线路中出现故障进行切断保护。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高压断路器的分合闸总成都是通过机械投切装置带动 进行分合闸动作,参见图1所示,通过机械拐臂拉动导向杆,带动导向杆向前 或向后运动,从而完成断路器的分闸和合闸动作,此种方式虽然可以很好的 完成断路器分合闸动作进行切断保护,在使用时候也是安全稳妥,但是在生 产和安装设计的时候即需要在断路器的机壳内安装分合闸行程的部件,还需 要安装分合闸投切装置,即绝缘拉杆和机械拐臂,就需要有很大的空间才可 以满足,这就无形中增加了重量,同时设备的成本也就相应的增加,在搬运 和安装过程中都是十分的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搬运安装方便,大幅 度减小断路器体积和减轻重量的自动高压断路器。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高压断路器,包括高压断路器的壳体和壳体外的电源侧和负荷 侧,所述的电源侧和负荷侧安装在断路器壳体对立的两端,穿过壳体后通过 螺栓和断路器的壳体固定在一起,所述电源侧的尾端在穿过壳体后和绝缘瓷 套管连成一体,所述负荷侧的尾端穿过壳体后和电流互感器固定连接,在所 述绝缘瓷套管和所述的电流互感器之间形成一超程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超程空间中依次设置超程导向套、超程导向杆、超程弹簧座、超程弹簧、 导电夹和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和电流互感器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超程导 向杆上制有超程导向孔,超程导向孔内穿过分合闸绝缘转轴,通过分合闸绝 缘转轴的摆动驱动超程导向杆前后移动,完成断路器的分合闸动作。
所述的超程导向套是设置在绝缘瓷套管内,在超程导向套的中心穿过超 程导向杆,所述超程导向杆的一端顶靠在超程弹簧座上,另一端没入在超程 导向套内通过软连接的方式和导电夹之间电连接。
所述的超程弹簧一端顶靠在超程弹簧座上,另一端顶靠在导电夹上,用 于限制超程导向杆前后移动的行程距离。
一种自动高压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高压断路器壳体顶端的吊装架和壳 体底端的安装脚架,所述的吊装架通过螺栓和高压断路器的壳体固定连接在 一起,在吊装架的两端设置有挂钩,通过吊索套在挂钩外将高压断路器吊起; 所述安装脚架由SMC绝缘板制成,和壳体之间也是螺栓固定,防止高压断路器 对地导电。
所述的壳体在安装电源侧、负荷侧、吊装架和安装脚架后,整体呈密封 状态。
本发明还有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高压断路器的壳体上安装更加便于搬 运和吊装的吊装架,所述的吊装架由平板、弯板和吊板构成,吊板和高压断 路器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吊板位于壳体顶部的两端,在吊板上焊 接弯板,所述的弯板是将板材的一端弯起,弯起的一面和与吊板焊接连接的 水平面呈90°,在所述弯板的水平面上焊接平板,平板上制有圆孔,方便挂 钩进行吊装。
所述的平板、弯板和吊板均有钢制材料制成。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自动断路器的电源侧和负荷侧分别接入到工作电路 中,电流在通过绝缘瓷套管和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超程空间时候,遇到系统发 生故障时,分合闸绝缘转轴会及时的工作旋转,带动超程导向杆移动,及时 的切断故障电流,完成自动分合闸断路的动作。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行程空间和分合闸绝缘转轴设计合 理,不占用过多的机壳内空间,从而可以缩小高压断路器的体积,不占用空 间,同时在重量上也大大的减少,便于搬运和吊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高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安装脚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另一实施例的吊装架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6是图4的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逸扬,未经郑逸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1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