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源性防盗报警与定向追踪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0436.4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郭凯;邢伟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3/181 | 分类号: | G08B13/181;G01S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源性 防盗 报警 定向 追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防盗报警及追踪。具体涉及一种单源性防盗报警与定向追踪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今市场上防盗报警装置已经颇为成熟,分类广泛,原理及应用颇多。
1)报警探测器按工作原理主要可分为红外报警探测器、微波报警探测器、被动式红外/微波报警探测器、玻璃破碎报警探测器、振动报警探测器、超声波报警探测器、激光报警探测器、磁控开关报警探测器、开关报警探测器、视频运动检测报警器、声音探测器等许多种类。
(2)报警探测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报警探测器和被动式报警探器。
(3)报警探测器按探测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点控报警探测器、线控报警探测器、面控报警探测器和空间防范报警探测器。
除了以上区分以外,还有其他方式的划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使用情况不同,合理选择不同防范类型的报警探测器,才能满足不同的安全防范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实现当被定位物体距离报警追踪器超过既定距离时自动报警,并且实现对电磁波信号的追踪,进而实现方向与距离的定位,达到找寻和追踪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源性防盗报警与定向追踪系统,包括物体信号发射系统和物主信号采集及分析系统,物体信号发射系统由电源,模块1,模块2,调幅模块,滤波系统和天线组成;电源用于供电;模块1发出各个指标恒定的锯齿波信号函数x(t),模块2发出调制信号函数y(t),调制信号函数y(t)是周期性的正弦函数;调幅模块用于将输入的锯齿波信号函数x(t)、调制信号函数y(t)调制输出为信号函数,信号函数在时域的表现为x(t)y(t),在频域下的信号函数为卷积x(t)*y(t),经过滤波系统滤除杂波后,出来的信号为一最大幅度沿调制信号函数周期变化的函数,经过天线进行发射;
物主信号采集及分析系统由接收器,比较器1,电源,物主模块1,物主调幅模块,物主模块2,物主滤波模块,分析模块,方向记录模块,距离记录模块,比较器2,警铃,显示模块组成;其中电源供电,物主模块1、物主调幅模块、物主模块2、物主滤波模块分别与模块1,模块2,调幅模块、滤波模块一一对应且结构、连接关系相同;接收器利用扇扫360°原理不间断扇扫捕捉来自天线发射的信号;比较器1分析来自接收器的各信号源并找出强度最大方向作为比较结果送入分析模块和方向记录模块;方向记录模块记录比较结果并送至显示器;分析模块同时接收物主调幅模块输出的信号,并与比较器1输出的比较结果相比较,由周期性变幅信号幅度差原理计算出幅度差继而得出距离差;该距离差经过距离记录模块后送入比较器2;比较器2将该距离差与设定的距离阈值比较,如果大于阈值,发出使警铃报警信号,将结果送至显示模块。
接收器利用扇扫原理为360°是,将360°的扇扫平面分为N份,每份占有360°/N,每份接收到信号的信号强度,通过冒泡法分析求出其中最大强度的信号。
本发明可以产生如下的有益效果:
1当物体由于种种原因离开物主既定距离时,报警器可以及时的报警,防患于未然;
2遗失或被盗之后,物主可以通过定位系统,迅速找到丢失的物品短距离精确定位,干扰较小,可以装载到多种设备上,实现多种设备的安全保管;
3电磁波信号发射器装载在特定物体上,在军事上也可以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360°扇扫角坐标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射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信号接收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04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