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0289.0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7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志诚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水耕装置,尤其指一种具有植物浸渍功能的水耕装置。
背景技术
水耕蔬果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多有所见,由于水耕蔬果均植栽于水耕装置中,若有适当的网子覆盖该水耕装置,或将水耕装置设于温室内,则可免施农药,并避开部份土耕容易传染植物病害的特性。
公知的水耕装置具有一栽培槽,其内装填培养液,另将至少一矩形载台置于栽培槽内,使各载台漂浮于培养液上,该载台纵向开设复数个容置孔,以便供培养皿的容置与定位。植物置于培养皿内,并将培养皿置于容置孔内,使培养皿内的植物根部可由该培养皿底部的通孔吸收培养液中的养分,而使得植物达到吸收水分及养分的效果。
然而植物,特别是蔬果养分的吸收并不局限于根部,亦即植物的茎、叶部亦可吸收液肥,而有利于生长。因此,在水耕装置中,若能将植物的茎、叶部浸泡在培养液中,则有利于全株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而免除仅由根部吸收,并透过茎部输送至其它组织的缓慢吸收过程。
基于前述的需求,如本发明申请人于2009年12月16日申请编为第098143089号的中国台湾专利「水耕装置」,该申请揭示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一内设培养液的栽培槽,一第一载台及一第二载台,各载台用以承载植物,其中,第一、第二载台比重小于培养液,且第一载台的总浮力大于第二载台的总浮力;以及在栽培槽的槽底对应于第一、第二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对导引件的牵引机构,该对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第一、第二载台;由此,通过进水管向栽培槽注入培养液,使培养液的水位及第一载台每升高一单位高度时,则可令第二载台相对于现有液面以二单位高度的比例下降,使该第二载台与植物的根、茎、叶部可浸渍于培养液中。
由于该申请仅能让第二载台的植物浸渍于培养液中,而第一载台的植物则永远位于培养液的液面上,所以,该第一、第二载台的植物并非相同,此举将使得培养液的调配必须适用于该两种植物,而充满着困难度。因此。如何让栽培槽内的至少一对载台能够选择性浸渍于培养液中,使该对载台可种植相同的植物,例如耐浸渍作物,并简化培养液的配方成份,此乃水耕装置设计业者亟待克服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可将栽培槽内的至少一对载台能选择性浸渍于培养液中,使植物的根、茎、叶部可浸渍于培养液中,以全方位方式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具有仅需在栽培槽内添加一单位高度的水量,即可令一载台与所承载的植物漂浮每升高一单位高度时,使另一载台与所承载的植物相对于现有液面以二单位高度的比例下降,而具备节能减碳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水耕装置,其包括:
一栽培槽,其槽体内设培养液,且各自设有至少一进水管及至少一排水管;
一承载机构,其具有一第一载台及一第二载台,各载台用以承载植物,该第一、第二载台比重小于培养液,第二载台浮力大于第一载台浮力;以及
一牵引机构,其是于栽培槽的槽底对应于第一、第二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引件,该对第一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第一、第二载台;以及
一辅助升降机构,以至少一升降索的固定端结合于第一载台,该升降索的活动端套设一固设于第一载台上方水平向支撑件的至少一第二导引件后,该活动端可结合一配重,其中该配重重量小于第一载台总重量加上第二载台浮力,且第一载台浮力加上配重拉力大于第二载台浮力;
由此,该升降索的活动端可选择性地结合配重,以便对第一载台解除或施予一上拉力,当进水管向栽培槽注入培养液时,使培养液的水位及其中一载台每升高一单位高度时,则可令另一载台相对于现有水位以二单位高度的比例下降,使该另一载台与植物的根、茎、叶部可浸渍于培养液中。
本发明提供的水耕装置,还包括:
一栽培槽,其槽体内设培养液,且各自设有至少一进水管及至少一排水管;
一承载机构,其具有一第一载台及一第二载台,各载台用以承载植物,该第一、第二载台比重小于培养液,第二载台浮力大于第一载台浮力;以及
一牵引机构,其是于栽培槽的槽底对应于第一、第二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引件,该对第一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第一、第二载台;以及
一辅助升降机构,以至少一升降索的固定端结合于一固设于栽培槽上方水平向支撑件的卷扬装置后,该升降索的活动端结合一配重,其中该配重重量小于第二载台浮力,且第一载台浮力大于第二载台浮力减去配重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志诚,未经高志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02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