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酸酯改性太阳能光伏组件用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0220.8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韩仁明;王益昌;费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3/10 | 分类号: | C09K3/10;C09J4/06;C09J183/06;H01L31/0203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酯 改性 太阳能 组件 密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改性太阳能光伏组件用密 封胶,并且还涉及该密封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也称太阳能电池组件,用作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密封胶在中国专利文 献中已有报道,其中有双组份和单组份之分,双组份的密封胶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 CN1528821A公开的缩合型双组份密封胶,单组份的密封胶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 CN101353563A介绍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单组份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前述的后一专利申请指出了前一专利申请的欠缺(CN101353563A的说明书第一页的 背景技术栏的第7-9行),并且还对美国专利US5238988公开的快速固化的室温硫化硅橡 胶在应用时,是否会出现变黄提出了质疑。因此,CN101353563A采用石油树脂及填料来 提升密封胶的防水蒸汽透过性能,但是,由于石油树脂大多为不饱和烯烃类、脂类和芳香 烃类的共聚物,其相对分子量达200-3000,在反应及固化过程中表现极为活跃,易挥发和 析出。并且石油树脂具有一定的脆性,以及石油树脂不溶于低级醇及酮类溶剂,因而对防 止水蒸汽的透过效果并不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程度。在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中之所以未提 及按照中国国家标准GB/T9395表1中相关条款对硅酮密封胶的某些技术指标进行测试的 结果,或许是这一原因所致,即,由于使用了石油树脂,防水蒸汽透过率(g/m2·d)难 以控制到≤1。
近几年来,太阳能光伏组件发展迅猛,如业界周知之理,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于室 外,除了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紫外线照射性能、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外,还要 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即对防水性和水蒸汽的透过性能相当严苛。又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 的使用周期通常长达20-30倍,因此密封胶的密封效果必须满足这一时间要求,甚至高于 (长于)这一时间跨度。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单晶硅或多晶硅电池板的表面均贴附有由复合材料制成的用于对 单晶硅或多晶硅实施保护的一层薄膜,因此水蒸汽一旦渗入到密封胶内部,便会影响前述 的薄膜,进而引发单晶硅或多晶硅夹层中的霉变现象,进而,由于薄膜本身不被所用的密 封胶腐蚀或因为密封胶在固化过程中出现单体析出,从而使薄膜出现黄变(泛黄)现象, 对太阳能电池晶片即前述的单晶硅或多晶硅的使用寿命和光电转换效率产生影响,更具体 地讲,会缩短硅片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光电转换效率。
目前,业界都在致力于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的密封胶进行探索,力求使水蒸汽的透 过率(g/m2·d)≤1,并且期取密封胶在固化过程中以及固化后均不会出现单体析出现象, 因为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避免贴附在硅片上的薄膜出现泛黄,进而保障硅片的使用 寿命和光电转换效率。然而,在已公开的文献中,未见诸有得以借鉴的技术启示,并且也 未闻有商业成功的报道。为此,本申请人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下面将要公开的技术内容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降低水蒸汽透过率和在固化过程中以及固化后 不会出现单体析出并且耐腐蚀性、耐候性和储存稳定性理想而藉以避免单晶硅或多晶硅夹 层中出现霉变现象,保障硅片的使用寿命和光电转换效率的丙烯酸酯改性太阳能光伏组件 用密封胶。
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改性太阳能光伏组件用密封胶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工艺步骤少和制备条件不苛刻并且能保障所述密封胶的技术效果的全面体现。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丙烯酸酯改性太阳能光伏组件用密封胶,其是 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构成:
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90份;
丙烯酸酯 10~15份;
催化剂A 0.5~0.8份;
催化剂B 0.8~1.2份;
活性碳酸钙 20~30份;
硅微粉 25~60份;
气相白炭黑 4~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02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