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9280.8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2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严卫林;任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6K1/36;F16K47/02;F16K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闭合状态下节流、低噪音的常开电磁阀。
背景技术
除湿不降温空调中的一种常开型电磁阀,是一种在闭阀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介质流(如冷媒)的电磁阀,而介质流量比开阀状态下的流量小,因此通常起到节流作用。例如在除湿空调中,电磁阀用来联接室内的两个热交换器,此类空调除去室内空气的水蒸气而不使温度降低,因此又叫除湿不降温空调。
特开2002-323273号专利公开了膨胀阀,如图1所示,膨胀阀100关闭,即在节流状态下,噪音可通过阀芯冷媒通路30上的节流部24上游侧的多孔体22和下游侧多孔体23进行减小。阀芯冷媒通路30的进口31,31以保持有空间的状态对向设置在壳10的阀室11的壁面上,由于阀芯冷媒通路30的出口32与壳10的阀室11的壁面相对向,从而防止冷媒流动音等噪音。现有技术中电磁阀的消音装置设置在阀芯部件在阀腔中的头部位置的,由于流道相对较短,可以安装消音器的空间有限,因此消音的效果受到限制;另外现有技术中在消音部件的圆周设有冷媒流入孔,制冷系统中的杂质可能会将小孔堵塞,造成空调无法正常除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常开电磁阀结构上的改进,以提高消耗吸收冷媒噪音的效果,有效抑制冷媒噪音的产生,并同时防止冷媒的流入孔、流出孔被堵塞,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电磁阀,包括线圈(1)和阀体(2),所述的阀体(2)包括带有阀口(220B)的阀座(220)、与所述阀座相固定的套管(240),在所述阀座(220)和套管(240)内设置的吸引子(200),所述吸引子(200)的两侧中:偏向所述阀座(220)的一侧为与所述电磁阀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一阀腔(220A),而偏向所述套管(240)的一侧为第二阀腔(251A),所述的阀体内腔中还设置有阀芯组件(250),所述阀芯组件(250)包括芯铁(251)与阀芯部件(255),当所述的电磁阀闭合时,阀芯组件(250)在芯铁带动下向阀口(220B)方向移动,并使阀芯部件(255)与阀口(220B)相接触;冷媒由所述第一阀腔(220A)通过所述第二阀腔(251A)到达阀芯组件(250)的内腔,再通过阀芯组件(250)上的轴向通孔(255A)流出。
优先地,所述的阀芯组件(25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阀腔中的次级消音节流元件(259)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阀腔中的初级消音器(253),当所述的电磁阀闭合时,冷媒由所述第一阀腔(220A)通过所述第二阀腔(251A),再通过初级消音器,然后再通过次级消音节流元件(259)。
优先地,所述的阀芯部件(255)上开有轴向通孔(255A),轴向通孔的上游端口通过所述初级消音器(253)与第二阀腔(251A)相联通,轴向通孔的下游端口与次级消音节流元件(259)相联通。
优先地,所述的轴向通孔(255A)孔径在0.5-2.5mm之间,孔长与孔径的比值在9-20之间。
可选的,所述的轴向通孔(255A)的数量为一个或二个以上。
可选的,所述的轴向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阀芯部件的中心线重合或与所述阀芯部件的中心线平行。
优先地,所述初级消音器(253)设置于所述芯铁(251)的内腔中,并靠近所述阀芯部件一侧设置。
优先地,在所述初级消音器(253)的上游部位还设置有多孔板(252)。
优先地,所述次级消音节流组件包括节流孔(257)、主消音器(256)、副消音器(258)。
优先地,所述芯铁在其用于放置所述初级消音器内腔的靠近所述阀芯组件的轴向通孔的端口处还设置有一台阶部(251B)。
优先地,所述阀芯组件的阀芯部件在其设置次级消音节流组件的内腔中在靠近所述轴向通孔的端口一侧设置有台阶部(255B)。
优先地,所述初级消音器、次级消音节流组件均包括多孔材料。
优先地,所述初级消音器的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小于所述次级消音节流组件的多孔材料的孔隙率。
优先地,所述阀芯组件250分别在第二阀腔251A和阀芯部件内腔255C的轴向通孔端口处各设置一台阶部251B和255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9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