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媒体码流识别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29065.8 | 申请日: | 201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庄;何云鹏;刘西富;张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7/24 | 分类号: | H04N7/24;H04N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 |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媒体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媒体码流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经过十年多演变,音视频编码技术本身和产业应用背景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音视频产业可以选择的信源编码标准主要有三个:MPEG-2、MPEG-4AVC(简称AVC,也称JVT或H.264)、AVS(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MPEG-2制定于1994年,由MPEG专家组完成,属于第一代信源标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MPEG-2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视频标准。
H.264标准由ISO/IEC和ITU-T联合制定,标志着视频压缩技术的最新进展H.264视频编码新标准采用一系列最新的压缩技术,大大提高了压缩率图像质量。
AVS标准是《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系列标准的简称,是由我国自主提出的第一个音视频编码标准,其在压缩效率上是MPEG2的2.4倍,与H.264相当。
MPEG-2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一种音视频编码标准,但由于技术陈旧需要更新及收费较高等原因,在将来退出历史舞台已是大势所趋;较高压缩率和图像质量上的绝对优势使H.264在当前和未来的音视频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而AVS是基于中国创新技术和部分公开技术的自主标准,编码效率与H.264相当,技术方案简洁,芯片实现复杂度低。
目前,MPEG-2、H.264、AVS三种种主流解码器所采用的系统层如下:
MPEG-2视频采用的是MPEG-2的系统层,即13818-1协议。
AVS标准中的系统层部分(即AVS-P1)与MPEG-2系统层相同,因此完全支持13818-1协议。
H.264则在VCL之外通过NAL完成了对多种传输层的支持。
因此,MPEG-2、AVS以及应用于广播服务的H.264都采用了MPEG-2系统层。在DTV领域MPEG-2、H.264、AVS所采用的系统层协议也为三种标准的集成带来了一定便利。
由于网络视频中的媒体格式将采用多种形式,因此支持AVS、H.264、MPEG-2多格式解码器和高清DTV芯片,将集成了上述三种视频标准的解码,具备三种标准的节目解码能力。但是,在启动解码器之前必须首先通过相应的识别算法有效快速的判断出视频节目的编码标准并去除码流中的起始码,才能正确的向相应的解码器下达解码指令。
目前,上述的这三种AVS、H.264、和MPEG-2码流的数据的网络媒体流还处于分别采用单独的解码芯片解码,当以上三种AVS、H.264、和MPEG-2类型的码流混合在网络媒体流中,无法对所获得的网络媒体流的数据类型进行识别并解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媒体码流识别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当AVS、H.264、和MPEG-2三种类型的数据格式混合在网络媒体流中,无法对所获得的网络媒体流的数据类型进行识别并解码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媒体码流识别的方法,包括检测出码流中的起始码前缀和与其相邻的起始码后缀;按照起始码后缀判别出码流的类型,并去除码流中的起始码前缀;按照判别出的码流的类型对去除了起始码前缀的码流进行解码,其中,去除码流中起始码前缀的过程包括将被检测的码流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在检测出码流中的起始码前缀和与其相邻的起始码后缀之后,将第一存储区中的码流存储到第二存储区,并在存储过程中,丢弃起始码前缀。
优选地,存储过程还包括当第二存储区中的码流数据量大于阈值时,将第二存储区中丢弃了所述起始码前缀的码流按照字节对齐后保存到第三存储区中。
优选地,按照起始码后缀判别出码流的类型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之一:
如果起始码后缀为表示H.264协议的序列参数集的标识,则判断出码流的类型为H.264协议的类型;
如果起始码后缀为表示AVS协议的视频序列起始码的标识,则判断出所述码流的类型为AVS协议的类型;
如果当前获得的起始码后缀为表示AVS协议的PB帧图像起始码的标识、且后续获得的起始码后缀为表示AVS协议的视频序列起始码的标识,则判断出码流的类型为AVS协议的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9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器件封装和包括其的照明系统
- 下一篇:植物提取物及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