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8577.2 | 申请日: | 201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5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宽;葛林忠;宣万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该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技术背景】
2001年12月5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463978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供导电端子连接的子电路板、相互扣合的前壳体及后壳体,子电路板的后表面上设有接地点,后壳体具有一与子电路板后表面平行相对的壳后壁,壳后壁的上端部向接地点延伸出一悬伸弹臂,悬伸弹臂自由端部直接抵接于接地点上。此设计中主要利用后壳体、悬伸弹臂及子电路板三者的配合实现接地,悬伸弹臂直接抵接于接地点,悬伸弹臂与子电路板无需焊接,接地效果较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接地效果较好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供导电端子连接的子电路板、围设于子电路板外侧的第一和第二壳体及设于第二壳体上的悬伸弹臂,子电路板设有供悬伸弹臂抵接的接地点,悬伸弹臂设有与第一壳体配合的抵接部及与子电路板配合的接触部,第一壳体抵压抵接部从而使接触部以合适的接触力抵接于接地点上。
现有技术主要利用后壳体、悬伸弹臂及子电路板三者的配合实现接地,悬伸弹臂在后壳体与子电路板间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产生与子电路板弹性抵接的弹力,本发明主要利用第一、第二壳体、悬伸弹臂及子电路板四者的配合实现接地,通过第一壳体抵压悬伸弹臂使悬伸弹臂弹性变形,从而驱使接触部稳定地抵接于接地点,第一壳体的抵压在接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发明通过第一壳体的参与实现悬伸弹臂与子电路板弹性抵接,相对于现有技术实现接地的技术手段不同,第一壳体原本已经存在,因此电连接器成本并未增加,第一壳体对抵接部的抵压可使接触部以合适的接触力与接地点稳定弹性接触,因此本发明接地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同样也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子电路板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并可安装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包覆于绝缘本体10上的金属壳体2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端子模组30、USB端子40和指示装置50及设于金属壳体20上的悬伸弹臂60。
请参照图1及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大体平行于竖直平面的前壁11、自前壁11底端向后延伸的底壁12、自前壁11的相对两侧向后延伸的两侧壁13及自前壁11上端向后延伸并与底壁12相对的顶壁14。前壁11开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110。两侧壁13设有扣持机构130,所述扣持机构130向后延伸且其内侧设有倒钩131。
请参照图1-4所示,所述金属壳体20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包括包覆前壁11的壳对接壁210及自壳对接壁210顶端垂直向后延伸的第一壳壁211。所述壳对接壁210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框口2100及自壳对接壁210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第一卡持部2101,所述第一卡持部2101上设有第一卡持孔2102。所述第一壳壁211设有自其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第二卡持部2110,所述第二卡持部2110上设有第二卡持孔2111。所述第二壳体22包括与壳对接壁210平行相对的第二壳壁220、自第二壳壁220左右两侧垂直向前延伸的壳左右侧壁221。所述壳左右侧壁221设有扣持于第一卡持孔2102内的第一凸片2210、扣持于第二卡持孔2111内的第二凸片2211及向下延伸并可插入安装于外部电路板的接地脚2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8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复合动力汽车驱动桥
- 下一篇:一种冬凌普洱茶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