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8471.2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G5/032 | 分类号: | C23G5/0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杨杰民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化工设备 内壁 油垢 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设备污垢清洗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剂。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设备的内壁、管壁,长期使用后容易产生各种油垢和混合污垢。例如油垢、焦垢铁垢、沥青质垢、油积炭铁垢等,这些重质污垢极难清除。现有技术清除油垢的方法为化学清洗法和高压水射流清洗法。高压水清洗对于石油化工设备的内壁及管道内壁的重质油垢,清除效果不理想,而且会残留水分,引起管道内进一步积垢。化学清洗一般采用有机溶剂浸泡或复配表面活性剂循环清洗。有机溶剂清洗浸泡时间长、成本高、毒性大、污染大,而且一般的酸性或碱性清洗剂容易腐蚀设备且只能去除一般金属表面上的油脂,对于混合型的污垢如油垢、焦垢铁垢、沥青质垢、油积炭铁垢,都难以清除。这些混合型污垢在石油、化工、建材、塑料、能源等行业的设备内十分常见。尤其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高温分解聚合而形成油积炭,对浓酸碱、有机溶剂基本无反应,非常稳定,现有技术无法清除。因此发明一种新的溶垢快速、不腐蚀设备、操作简易、安全无污染、成本低的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剂对于保护化工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纯度和质量、促进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新的溶垢快速、不腐蚀设备、操作简易、安全无污染、成本低的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剂,由下列重量比物质组成:
液态聚醚型高分子化合物10-95份,液体石蜡5-90份;
液态聚醚型高分子化合物的通式为:
R1-O-[CH2-CH(R2)-O]n-R3;
R1,R2,R3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酰基。
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剂,优选重量比组成:
液态聚醚型高分子化合物20-80份,液体石蜡20-80份。
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剂,在100℃以下进行泵循环式石油化工设备内壁清洗。
本发明的要点是: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采用安全不易燃的液态聚醚型高分子溶剂与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常温或100℃以下溶解油垢。液态聚醚型高分子化合物的通式为R1-O-[CH2-CH(R2)-O]n-R3,其中R1,R2,R3可以为氢原子也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烷基、烷氧基、芳基或酰基,分子量范围在400-6000。代表性的化合物为:丙二醇聚醚(分子量范围在600-4000)。低熔点烷烃稀释剂的代表性化合物为液体石蜡。重量比混合比例为:聚醚型高分子10-95份,液体石蜡为5-90份;优选比例聚醚型高分子为20-80份,液体石蜡为20-80份。
本发明低熔点烷烃稀释剂化合物可以为液体石蜡,也可以为其它低熔点烷烃稀释剂。
本发明高分子清洗剂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洗脱焦油垢,清洗剂耐200℃的高温。无需降至常温清洗。清洗过程为首先在油垢表面吸附,使其润湿、膨胀,而后清洗剂渗透到油垢间隙,使油污物在清洗剂作用下逐渐溶解。经泵连续循环清洗、冲刷1小时,可使分散溶解的油污物脱离传热表面。本发明清洗剂既能高效地溶解有机油垢,同时又能有效破碎、分散积炭、使积炭剥落。清洗后冲出的清洗液集中收集,沉降后,大量松散的粉状残碳及FeS等不溶污垢沉出,经过滤,滤去固体污垢,滤液仍可供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剂循环清洗使用。本发明方法除垢效果明显快速,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无毒,成本低。
本发明是一个解决人们长期渴望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石油化工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技术难题的发明。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本发明是一个取得出人意料的设备内壁重质油垢清洗效果的发明,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溶垢快速、清除污垢效果好。
2、对设备安全不腐蚀。
3、清洗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
4、清洗剂生产简单、原料便宜、成本低。
5、清洗剂可反复使用,清除设备污垢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8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