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块增强件和光学块以及使用它们的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8080.0 | 申请日: | 200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石神良明;田村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G02B6/32;G02B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增强 以及 使用 它们 模块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810082898.6、申请日为2008年3月11日、发明名 称为“光学块增强件和光学块以及使用它们的光模块”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 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传输速度为吉位级的以太网(注册商标) 信号的光信号的光模块,用于增强与光连接器连接的光学块的光学块增强件及 用于缓和光连接器连接时的挤压力的光学块以及使用了光学块增强件和光学 块的光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以太网探索出线路容量增加的一个途径,尤其是以太网(注 册商标),由于其价格低廉和应用简便,作为广泛应用的核心技术在家庭内 LAN、WAN中也正在普及。
现在,10吉位以太网(注册商标)的标准化已完成,与之相伴,即使在 光模块中,以中距离网格为中心传输速度也开始从1G比特/s升级到10G比特 /s。另外,传输速度超过10G比特/s的40-100G比特/s级的以太网(注册商标) 的开发、研究也已开始。作为这样的光模块有使用了多个半导体激光器(LD) 或多个光电二极管(PD)的光收发器。
作为一个例子,图19所示的光模块141使用由刚性柔性衬底(柔性刚性 印制布线板)构成的电路板142(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 2006/0153506号说明书)。
电路板142由辅板142s和主板142m及连接它们的柔性部142f构成。在 辅板142s上装有光元件143并以覆盖该光学元件143的方式设置平面透镜 144,并将该平面透镜144固定在金属支撑架(MSF-Metal Support Frame)内 而使其与架前面接触。主板142m在另一端部具有直接插入式连接器146并固 定在MSF145的内部的底面上。光模块141将电路板142的直接插入式连接器 146一侧插入到交换式集线器等网络设备具备的主机电路板的阴连接器上使 用。
如该光模块141那样,如果在平面透镜144和主板142m之间设有柔性部 142f,在将电路板142插入主机电路板的阴连接器时,由于在MSF145和电路 板142上即使产生一些变形,也能由柔性部142f吸收。因而,在平面透镜144 和辅板142s的连接固定部分也不会产生应力。
另外同样地在光模块141中,虽然在将连接了光纤147的连接器148连接 到平面透镜144上时,对平面透镜施加有挤压力F,但由于被柔性部142f吸 收,因而,也不会在平面透镜144和辅板142s的连接固定部分产生应力。但 是,在专利文献1中,具有柔性部142f那样的柔性部分是必要条件。
除此而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49883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一种使 用了刚性柔性衬底的光模块。
然而,在光模块141中使用的电路板142是刚性柔性衬底,其价格比通常 的刚性衬底更高。
因此,与光模块141的成本上升相关联,存在作为以太网(注册商标)的 特征之一的是不能维持低价格这类问题。
另外,目前的状况是尚未开发出作为电路板既使用廉价的刚性衬底,而在 透镜和电路板的连接固定部分又不会产生应力的可靠性高的光模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由刚性衬底构成的电路板,可以降 低在光学块和电路板的连接固定部分所产生的应力的光学块增强件及光学块, 以及使用了它们的光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有创造性的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光学块增强件是,在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与光连接器连接 的光学块,是用于增强该光学块的光学块增强件,其特征是,具有安装设置在 上述光学块上,用于覆盖上述光学块的上盖和覆盖相对上述光连接器的宽度方 向垂直的上述光学块的两侧面的两侧壁。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光学块增强件是,在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与光连接器连接 的光学块,是用于增强该光学块的光学块增强件,其特征是,与上述光学块独 立地设于上述电路板上,同时具有安装设置在上述光学块上、在连接上述光学 块和上述光连接器时承受来自上述光连接器的挤压力的受压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8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