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7993.0 | 申请日: | 201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宇;刘洪英;魏亢;周升山;王刚;徐林;林玉琳;皮喜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07 | 分类号: | A61B5/07;A61B1/05;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肠道 诊疗 机器人 系统 | ||
1.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位于动物或者人体体外的控制中心部分和通过肛门进入动物或者人体肠道的诊疗部分,其中体外的控制中心部分包括计算机和无线收发装置,进入肠道内的诊疗部分包括摄像装置、生物体、若干个刺激电极、控释装置、外壳,所述刺激电极在生物体体表固定,所述外壳将生物体包裹,前端与摄像装置衔接,末端与控释装置衔接,控释装置和刺激电极通过柔性电路线连接,所述摄像装置对肠道内的图像进行采集,经无线收发装置传递数据到计算机,然后计算机发射出刺激信号或者释药信号,通过无线收发装置将信号传输到控释装置,控释装置接收到刺激信号时,将刺激信号传递到指定刺激电极,对生物体进行刺激以控制其前进、后退和停止;控释装置接收到释药信号时,在肠道患处定点释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体为长度在20mm到35mm之间,直径在5mm到10mm之间的黄鳝或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后的黄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激电极包括表面贴片微神经电极和固定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贴片微神经电极为直径在1mm到2mm之间的一对微电极嵌于厚度为0.5mm、宽为15mm、直径在5mm到10mm的医用硅胶圈内直径两端的位置,所述的固定环为直径不大于5mm、厚度0.5mm、宽度0.5mm的医用硅胶圈,表面贴片微神经电极通过固定环在生物体的体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个表面贴片微神经电极与生物体的体表紧密接触,并且分别固定于生物体躯干前部、躯干中部、躯干后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贴片微神经电极的微电极接触部位为生物体躯干两侧的表面侧线神经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为弹性良好、无毒、防水、外表面摩擦系数小的薄膜,并且在外壳包裹生物体的部分按照生物体、水、氧气的质量比为1∶1∶3充入氧气和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释装置包括体内控制单元和释药单元,释药单元位于进入肠道内的诊疗部分的末端,用于存放和释放药物,体内控制单元包括运动控制电路和电池,用于接收刺激信号和释药信号,控制刺激电极和释药单元,体内控制单元和刺激电极通过柔性电路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79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球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豆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