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润滑的高速混合双列球轴承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6704.5 | 申请日: | 201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3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萍;李松生;张云环;胡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F16C33/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润滑 高速 混合 球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工程领域中高速球轴承,特别是一种油气润滑的高速混合双列球轴承。
背景资料
高速球轴承是高速旋转机械中的重要支承部件,它包括外圈、内圈、球滚动体和保持器。球轴承按球滚动体的列数可分为:单列球轴承、双列球轴承和多列球轴承。目前双列或多列球轴承均采用脂润滑,因此很难在高速条件下使用双列或多列球轴承。在有些工况条件下,单独使用单列球轴承又很难满足承载能力和刚度的问题,因此都采用多套轴承进行各种配对组合使用,这样就给装配使用带来操作上的困难,并且经常由于轴承配对组合使用上的失误,使轴承过早的破坏。
因而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双列球轴承,使双列球轴承在油气润滑的条件下实现高速化,又能避免使用多套轴承带来的使用困能,同时集成了两种轴承的优点,实现双列球轴承的高速度、高精度、高刚度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各种双列球轴承,以及多套轴承组合使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油气润滑的高速混合双列球轴承,它集合了角接触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的共同特点,使双列球轴承可高速运行,并避免了使用多套单列轴承带来的使用困能。两种类型轴承的集成化,实现了双列球轴承的高速度、高精度、高刚度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气润滑的高速混合双列球轴承,包括一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一列深沟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共用一个外圈,而且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内圈之间安装了一个隔圈,使所述两列轴承集成为一体,并采用油气润滑。上述油气润滑的结构是:在共用的外圈中间部位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进油通道,实现对混合双列球轴承的油气润滑。其中两对进油通道接通角接触球轴承而为其提供润滑,而另外两对进油通道接通深沟球轴承而为其提供润滑,这样使混合双列球轴承得到均匀而适合的润滑,保证了混合双列球轴承的高速运行。而隔圈安置在两个独立的内圈之间,用以方便对混合双列球轴承施加预载荷,以实现混合双列球轴承的高精度。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是:考虑到角接触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的结构特点,使角接触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集为一体,在共用的轴承外圈中间部位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4个进油通道,实现对混合双列球轴承的油气润滑。而在两个独立的内圈之间安装一个隔圈,用以方便对混合双列球轴承施加预载荷。这样就使混合双列球轴承集成角接触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各自优点,实现双列球轴承的高速度、高精度、高刚度和高的承载能力,并避免了使用多套单列轴承带来的使用困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实质性的特点和技术进步:
(1)集角接触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的优点于一体,此混合双列球轴承既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又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2)相比两套轴承的组合使用,此混合双列球轴承的使用简单,并且能避免使用多套单列轴承带来的使用困能。
(3)对两个轴承能实现均匀而适合的润滑,使此混合双列球轴承可以实现高速运转。
(4)便于对混合双列球轴承施加轴向预载荷,实现双列球轴承的高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是:参见图1,油气润滑的高速混合双列球轴承,包含一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一列深沟球轴承。其中混合双列球轴承中的角接触球轴承包含保持器一1、内圈一3、球滚动体一2和一个共用的外圈5,深沟球轴承包含保持器二10、内圈二9、球滚动体二8和一个共用的外圈5。共用的外圈5的中间部位在周向上均匀设置有4个进油通道6和7,两个对称进油通道7对角接触球轴承进行润滑,另两个对称进油通道6对深沟球轴承进行润滑,以分别保证两列球轴承的均匀而适合的润滑。隔圈4安装在两个独立的内圈3、9之间,用以方便对混合双列球轴承施加预载荷。这样就使混合双列球轴承集合角接触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各自优点,实现双列球轴承的高速度、高精度、高刚度和高的承载能力,又使两套单列轴承集成为一体,避免了使用多套单列轴承带来的使用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6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动轴的稳定结构
- 下一篇:新型迷宫压缩机十字头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