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可靠的非机动车智能门禁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26502.0 | 申请日: | 201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4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委培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22 天津市红***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可靠 非机动车 智能 门禁 控制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门禁控制系统,特别是供非机动车出入的智能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非机动车的存车和取车,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依赖于吊牌等作为标识,人为判断是否放行。这种方式在取车的时候,无法判断放行车辆的归属问题,即放行的车辆可能不属于取车的人,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这种方式由于需要人工干预,导致效率低下。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存取车的出入口安装一道智能门禁,出入门的人,手中持有一张记录用户信息的门禁卡,只有授权用户才可以正常出入。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第一种的人工干预和低效问题,但是依然无法解决出入车辆的归属问题;同时引入了新的安全隐患,即没有授权的用户可以尾随授权用户出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门禁控制系统,解决传统非机动车存车和取车过程中诸如低效,车辆归属,未授权用户尾随等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安全可靠的非机动车智能门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用户授权卡8的ID信息、非机动车授权卡9的ID信息,输入用户和非机动车信息管理模块的数据库,数据库根据连续的两个ID信息自动建立用户授权卡8和非机动车授权卡9的关联信息,用户读卡器A4和非机动车读卡器B10分别读取用户授权卡8和非机动车授权卡9中的信息,经过模/数转换后将授权卡信息上传给门禁控制器1(该门禁控制器是市售的),门禁控制器1产生硬件中断通知门禁控制器系统控制软件14(该系统控制软件也是市售的)中的读卡事件模块读取该信息,同时读卡事件模块从用户和非机动车管理模块的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信息,然后通知权限判断模块判断它们是否具有通过门A5的权限;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没有权限,权限判断模块将中止本次操作,门A5将保持关闭状态。当判断两者都具有权限后,权限判断模块通知用户和非机动车信息比较模块,比较两者的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用户和非机动车信息比较模块将中止本次操作,门A5将保持关闭状态。如果一致,通知门状态验证模块继续验证,该模块通过门磁B3上传的信号判断门B7当前的状态,如果门B7处于打开状态,该模块将中止本次操作,门A5将保持关闭状态;如果门B7处于关闭状态,那么门状态控制模块发出门A5的打开指令,门禁控制器1将该指令并经过数/模转换后,传送给电磁门锁A12,门A5立即打开;同时,门状态控制模块等待一段时间,足以让用户和非机动车通过该门后,发出门A5的关闭指令,经过数/模转换后,传送给电磁门锁A12,门A5立即关闭。通用读卡器11读取用户授权卡8或者非机动车授权卡9中的信息,经过模/数转换后将授权卡信息上传给门禁控制器1,门禁控制器1产生硬件中断通知控制装置14中的读卡事件模读取该信息,并从用户和非机动车管理模块的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信息,然后通知用户及非机动车信息和权限判断模块判断它们是否具有通过门B7的权限;如果没有权限,该模块将中止本次操作,门B7将保持关闭状态;当判断具有权限后,通知门状态验证模块继续验证,该模块通过门磁A2上传的信号判断门A5当前的状态,如果门A5处于打开状态,该模块将中止本次操作,门B7将保持关闭状态。如果门A5处于关闭状态,那么门状态控制模块发出门B7的打开指令,并经过数/模转换后,传送给电磁门锁B6,门B7立即打开;同时,门状态控制模等待一段时间,足以让用户和非机动车通过该门后,发出门A5的关闭指令,门禁控制器1经过数/模转换后,传送给电磁门锁B6,门B7立即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委培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委培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6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
- 下一篇:印制线路板修补方法及UV修补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