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远程无线家庭医疗监护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6465.3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2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凌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远程 无线 家庭 医疗 监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医疗监护仪,尤其是一种RFID远程无线家庭医疗监护仪。
背景技术
进入新世纪,人口老年化是我国人口结构面临的六大问题之一,我国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只用了20年左右,“未富先老”现象在上海、大连等都市尤为突出,将给我国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严峻挑战。最大的挑战是老年人医疗保健方面,所以建设适合我国社区的医疗监护保健系统的意义重大。当前社区医疗保健系统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档案的采集效率低而且不太可靠,目前大多数数据收集工作主要采取手工方式。(2)信息不利于共享,采集的资料存在一台计算机里,社区中心和居民之间不能建立起随时访问和被访问的关系,社区与社区之间也不相关。社区居民一旦发生流动,有关的社区得重新对其进行健康档案记录,从而导致重复劳动。(3)用于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的设备和器材还很缺乏。由于社区医疗保健系统刚启动没多久,许多设备和器材还无法到位,居民还不能充分享受社区医疗保健系统提供的福利。(4)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完整的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的目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比较短缺。
目前市场已有的心电和血压监护设备(Holter),虽能便携地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的心电和血压数据,但是没有实时监护功能。当今社会,心脏疾病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许多突发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使生命受到威胁。传统的心电和血压监护设备限制了患者的自由,动态心电和血压记录仪(Holter)虽能便携地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的心电和血压数据,但是没有实时监护功能,对于危及生命的突发心脏病变帮助不大。中国目前“基于GPRS通讯功能”的心脏移动监护设备或“基于互联网通讯功能”的家庭远程医疗监护设备仅处于研发阶段。特别是将RFID(身份识别)技术引入到家庭远程医疗监护设备中还只是停留在探讨阶段。特别是已在研发的“家庭远程医疗监护设备”的监护功能也不齐全。比如说仅包含动态心电或血压单项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家庭远程医疗监护设备的监护功能不齐全及实用性不强的问题,提供一种带GPRS通讯的RFID远程无线家庭医疗监护仪,将千家万户和医疗机构联系起来,实现医疗进入家庭,在病人家中实施监护、的一种新的远程医疗监护模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RFID远程无线家庭医疗监护仪包括封装在壳体内的监护仪控制模块,所述监护仪控制模块分别连接RFID身份识别模块、医疗监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以及GPRS手机通讯模块;所述RFID身份识别模块和医疗监测模块通过串口与外界通讯;所述RFID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所述医疗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人体的生理参数;所述蓝牙通讯模块用于和被监护人所在场所的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所述RFID远程无线家庭医疗监护仪还包括与所述监护仪控制模块连接的显示屏和控制按钮。
所述医疗监测模块包括一个ARM芯片,通过感应人体生理参数的探头将采集的各种人体数据分别送到相应的模块处理电路中,各模块处理电路处理完的数据输出到所述ARM芯片处理。
所述被监护人所在场所的计算机用于数据采集过程实时观察或对接收到和保存的数据进行分析。
在RFID身份识别后,所述被监护人所在场所的计算机将采集的RFID号和人体的生理参数数据通过电子邮件打包后送往医疗机构终端;所述GPRS手机通讯模块与指定用户手机通讯,用户手机通过手机短信将测量数据实时发送到医疗机构终端。所述医疗机构终端的功能有:将被监护人RFID号和生理参数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分析结果并发送至被监护人所在场所的计算机。
当不进行RFID身份识别时,只将监测到的人体生理参数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
所述RFID身份识别模块采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TRF7960芯片,芯片上的固件控制RFID身份识别模块独立进行RFID身份识别,不受计算机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同时无线远程监测多个人体参数;可同屏显示5导心电波形和脉搏、呼吸波形;用户可将监测的医疗数据通过手机短信(实时)或计算机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社区医院或医疗机构;为医生远程诊断提供生理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路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通讯模式示意图
图3是3元素(CP,RP,CS)匹配电网电路结构图
图4是RFID身份识别模块硬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凌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凌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6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碎石机效能检测实验装置
- 下一篇:高层建筑壁面清洗机器人移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