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脊波变换的医学数字减影图像融合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6052.5 | 申请日: | 201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崔志明;张广铭;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5/50 | 分类号: | G06T5/5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变换 医学 数字 图像 融合 方法 | ||
1.一种基于脊波变换的医学数字减影图像融合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对待处理的序列医学数字减影图像中的2个图像分别进行脊波变换, 获得各图像的脊波变换矩阵;
(2)进行融合处理,获得融合后的脊波变换矩阵;
(3)对融合后的脊波变换矩阵进行脊波逆变换,获得的重构图像即为融合 后的图像;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首先设定高低频系数的初始判断阈值和步长,根据判断 阈值确定高低频系数进行脊波变换,并利用反变换重构融合图像,计算融合 图像的信息熵,用动态模糊方法根据步长改变判断阈值重复上述操作,用对 应最大信息熵的判断阈值作为最终判断阈值,据此获得步骤(1)所述的脊波变 换矩阵;
所述信息熵计算公式为:
式中,E指信息熵,Pk是指灰度值等于K的概率,L指图像包含的灰 度值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脊波变换的医学数字减影图像融合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判断阈值为0.5,所述步长为0.1。
3.一种基于脊波变换的医学数字减影图像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不 少于3幅图像的序列进行图像融合,每次取序列中的2幅图像,采用权利要求 1的方法进行融合,用融合后的图像替代该2幅图像,构成新的图像序列,重复 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所有图像的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60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型联接处的加强片
- 下一篇:一种金属管垂直自锁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