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5762.6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9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黄亚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调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行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的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为E-UTRAN)由基站eNB组成,E-UTRAN(也可以称为eNB)的无线接口协议上行层2结构如图1所示,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协议层存在调度/优先级处理(scheduling/priority handling)功能实体,其中,调度功能支持动态调度(Dynamic scheduling,简称为为DS)和半持久调度(或称为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简称为SPS);优先级处理功能支持同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不同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也支持通过动态调度进行不同UE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在MAC协议层还存在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功能实体。
动态调度是指,E-UTRAN能够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上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简称为C-RNTI)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t Time Interval,简称为TTI,对应于一个子帧(subframe))向UE动态分配资源以用于UE接收/发送数据,其中,分配的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为PRB)和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为MCS)等。UE的HARQ的首传和HARQ重传均可使用动态调度。
半持久调度是指,E-UTRAN可以通过在PDCCH上的半持久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RNTI:SPS C-RNTI)为UE分配半持久资源以用于UE接收/发送数据,其中,分配的资源包括PRB、MCS等。在半持久调度中,UE的HARQ首传使用半持久资源,HARQ重传使用动态调度的资源。半持久资源按照所配置的周期重复发生,在UE被配置有半持久资源的子帧,如果UE没有在PDCCH上监测到其C-RNTI,则在相应的子帧根据半持久资源进行接收/发送;如果UE在PDCCH上监测到其C-RNTI,则在相应的子帧使用PDCCH指示的动态资源替代(Override)半持久资源。
UE可用于上行首次传输的资源除了动态资源、半持久资源之外,还有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简称RAR)消息中的上行资源,以及基于竞争(contention-based)的上行资源。其中,RAR消息中的上行资源指的是为了解决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竞争解决,基站会在RAR消息中为UE分配不小于56比特的上行资源。基于竞争的上行资源指的是基于冲突的上行传输(Contention based transmission,简称为CB传输),上行资源在几个UE内共享,当UE需要使用时,通过竞争发送数据。
UE获得用于首次传输的上行授权(UL grant),按照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优先级处理的原则和算法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之间分配UL grant,从而确定哪些逻辑信道发送数据,以及发送多少数据,从而把不同逻辑信道的媒体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MAC SDU)复用为一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进行上行发送。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为MIMO)天线的情况下,在每个TTI可能同时有两个MAC PD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