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面显示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5640.7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屠彦;张雄;郑姚生;汤勇明;杨兰兰;吴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17/49 | 分类号: | H01J17/49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显示 荫罩式 等离子体 | ||
1.一种双面显示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基板(1)、后基板(2)、荫罩(3),荫罩(3)封装在前基板(1)、后基板(2)之间,所述前基板(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前衬底玻璃基板(4)、扫描电极(5)、前基板透明介质层(8)、前基板保护膜(9),扫描电极(5)平行设置在前衬底玻璃基板(4)上,前基板透明介质层(8)覆盖在扫描电极(5)上,前基板保护膜(9)覆盖在前基板透明介质层(8)上,扫描电极(5)包括前导电电极(6)、前汇流电极(7),前汇流电极(7)位于靠近荫罩(3)的一侧;后基板(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后衬底玻璃基板(10)、寻址电极(11)、后基板透明介质层(14)、后基板保护膜(15),寻址电极(11)平行设置在后衬底玻璃基板(10),后基板透明介质层(14)覆盖在寻址电极(11)上,后基板保护膜(15)覆盖在后基板透明介质层(14)上,寻址电极(11)包括后导电电极(12)及制备在后导电电极(12)上的后汇流电极(13),后汇流电极(13)位于靠近荫罩(3)的一侧;寻址电极(11)与扫描电极(5)成空间垂直正交;荫罩(3)为包含通孔(16)阵列的金属网版,在通孔(16)的内壁表面涂覆荧光粉(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汇流电极(7)的宽度是前导电电极(6)宽度的1/4~1/2;后汇流电极(13)的宽度是后导电电极(12)宽度的1/4~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荫罩(3)上的通孔(16)为腰型通孔或者是圆柱型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显示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以通孔(16)厚度的中间位置为对称面,距荫罩上表面的距离(22)与距下表面的距离(23)相同,腰型通孔(16)上表面形状(24)与下表面形状(25)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显示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腰型孔(16)上表面形状(24)与下表面形状(25)可以是圆形、菱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导电电极(6)、后导电电极(12)分别为透明导电电极,上述前汇流电极(7)、后汇流电极(13)分别为金属汇流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6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燃点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
- 下一篇:黏着材的黏着方法及黏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