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侵入式针灸针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5190.1 | 申请日: | 201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长荣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N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侵入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针灸针,尤指一种不用穿刺进入人体的非侵入式针灸针。
背景技术
公知的针灸治疗方式,是由中医师将一根细长的针灸针插入皮肤直达穴道位置,借此达到针灸疗效。但对于一般人而言,很难克服针灸针插入皮肤底下的恐惧感,宁愿放弃这种流传已久的疗法。而且要将针灸针插入体内,必须具备非常专业的知识、技术及经验,其针灸过程中稍有差错,将可能适得其反,因而想要从实际针灸中获得经验是一项很困难的事情;同理,对于一般的使用者而言,想要自行从事简易的针灸,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其次,通过磁场影响人体以达到磁疗的效果,已经有中日学者相继发表论文证实,因此通过磁石或其他具有磁性的金属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也成为一项显学,市面上已有许多磁疗效果的用品。但是公知的针灸针只能对穴道进行针灸,不具有磁疗的功能,相形之下的功效较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侵入式针灸针,利用这种结构改良后的针灸针的尖锥按压穴道,可以避免针灸针侵入人体体内,进而达到针灸医疗、及使用方式方便安全的目的。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侵入式针灸针,借由所述非侵入式针灸针附有磁性的设计,可以达到同时针灸及磁疗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非侵入式针灸针包含有:基片以及凸设在所述基片一面的尖锥,所述尖锥的端部为圆球面,所述圆球面的端部设有直径小于所述圆球面的凸粒。
其中,所述基片与所述尖锥为一体成型的磁铁材料或其他磁化的金属材料,能够利用其磁性同时达到针灸及磁疗的目的。所述基片可以为圆形片,所述尖锥可以为圆锥,其锥度在40°~150°之间为较佳。另外,所述基片相反于所述尖锥的一面凹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结合有磁性体,因此也可以利用其磁性同时达到针灸及磁疗的目的。为了防止所述磁性体脱落,所述容纳槽的周围设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组合有能够覆盖住所述容纳槽的盖子,所述盖子的一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组合的第二结合部,由此将所述磁性体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此外,所述容纳槽周围的第结合部为凹环槽,所述盖子的第二结合部为凸环片。
本发明的非侵入式针灸针,可以提供一般使用者或针灸制疗师实施针灸时使用,将尖锥对应人体的穴道进行按压,避免尖锥穿刺进入人体体内,进而达到针灸医疗、及使用方式方便安全的功效。此外,本发明借由磁性结构设计,而能够对人体穴道给予磁场的影响,进而达到同时针灸及磁疗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应用动作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应用动作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应用动作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1 基片 11 容纳槽
12 第一结合部 2 尖锥
21 圆球面 22 凸粒
23 直柱段 24 第一锥段
25 第二锥断 26 凸环纹
3 磁性体 4 盖子
41 第二结合部 5 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非侵入式针灸针,其较佳的实施例应包含有:基片1以及凸设在基片1一面中央处的尖锥2,所述尖锥2的端部构成为圆球面21,所述圆球面21的端部并设有直径小于圆球面21的凸粒22,借此构成可以手持或按压所述基片1,使所述尖锥2的圆球面21及所述凸粒22对应人体穴道进行针灸的针灸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非侵入式针灸针较佳的实施例还包含:所述基片1与所述尖锥2为体成型的磁铁材料或其他磁化的金属材料,以使所述尖锥2具有磁性,因此能够利用其磁性同时达到针灸及磁疗的目的。所述基片1可以为圆形片或其他形状的片体,所述尖锥2也可以为圆锥或其他形状的锥体,其锥度在40°~150°之间为较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长荣,未经李长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