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抑菌活性的中华绒螯蟹乳清酸蛋白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4892.8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5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宋林生;李凤梅;王玲玲;邱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435 | 分类号: | C07K14/435;C12N15/12;C12N15/70;A61K38/17;A61P31/04;A61P31/10;A23K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抑菌 活性 中华 绒螯蟹乳清酸 蛋白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华绒螯蟹乳清酸蛋白(Es-WAP)基因的体外重组表达技术及其功能鉴定。本发明利用体外重组表达技术获得了中华绒螯蟹乳清酸蛋白Es-WAP,该重组蛋白对毕赤酵母GS115,平滑假丝酵母和鳗弧菌具有抗菌作用,在开发抗菌类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背景技术:
生物的免疫机制可分为两大类,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无脊椎动物缺乏获得性免疫机制只能依靠固有免疫来抵御病害侵害。近年来在动物的乳清中发现一种乳清酸蛋白,它具有一个或多个乳清酸蛋白(WAP)结构域,该蛋白具有蛋白酶抑制活性,抗菌活性,ATP酶抑制活性以及细胞增殖调控等重要生物学作用。在对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动物中已报道多种单一WAP结构域壳质素抗菌肽,具有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活性,目前在无脊椎动物凡纳滨对虾中首次发现两个WAP结构域蛋白,具有蛋白酶抑制活性。
2008年全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为5170万吨,产值788亿美元,其中甲壳类养殖产量为450万吨,产值143.61亿美元。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属于甲壳动物,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与其它甲壳类养殖品种一样,病害发生日益频繁,尤其是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每年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甲壳动物养殖业的发展。目前,蟹病防治主要是采用抗生素药物防治,但长期盲目滥用药物,造成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非但难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反而带来资金的浪费,蟹品质的下降,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等不良后果。因此,开展中华绒螯蟹免疫机制研究,为蟹病的防治寻找更科学有效的途径,以期通过蟹自身免疫抵抗力的提高来防止和减少蟹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华绒螯蟹乳清酸蛋白的编码区有一个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两个WAP结构域,说明中华绒螯蟹乳清酸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可能在蟹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通过PCR技术扩增乳清酸蛋白成熟肽编码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原核重组表达。为确认其蛋白功能,深入研究重组蛋白(rEs-WAP)对毕赤酵母GS115,平滑假丝酵母和鳗弧菌的抑菌能力,为抗菌药物的筛选提供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技术PCR扩增含两个WAP结构域的编 码区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ET-32a(+)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载体pET-32a(+)-WAP,随后转入宿主细胞BL21(DE3)Plys中实现原核体外重组表达。经镍琼脂糖凝胶纯化获得EsWAP重组蛋白,透析复性后,当蛋白浓度为222μg mL-1时,对毕赤酵母GS115,平滑假丝酵母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对鳗弧菌的生长有极显著的抑菌作用(附图1所示),蛋白浓度经梯度吸收后,重组蛋白对毕赤酵母GS115、平滑假丝酵母、鳗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7.0μg mL-1、27.8μg mL-1、55.5μg mL-1(附图2所示)
附图说明
图1.222μg mL-1Es-WAP重组蛋白产物的抑菌活性统计结果
图2.不同浓度梯度的Es-WAP重组蛋白对毕赤酵母GS115的抑菌效果
图3.不同浓度梯度的Es-WAP重组蛋白对平滑肌假丝酵母的抑菌效果
图4.不同浓度梯度的Es-WAP重组蛋白对鳗弧菌的抑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验例中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验例1:
本发明的中华绒螯蟹乳清酸蛋白Es-WAP基因编码区体外原核重组表达,包括下列步骤:
1、重组载体的构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4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