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U型直线电机驱动的无绳提升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24002.3 | 申请日: | 2010-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汪旭东;许宝玉;封海潮;许孝卓;余发山;袁世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6B9/02 | 分类号: | B66B9/02;B66B7/02;B66B11/04;B66B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 电机 驱动 提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绳提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U型直线电机驱动的无绳提升机。
背景技术
直线电机是一种不需要中间传动机构,直接做直线运动的新型动力机械,将其应用于提升领域,可以实现无钢丝绳、无提升机房的提升模式,形成所谓的无绳提升,可以大幅增加提升机的输送能力和输送距离。这种无绳提升机主要有直线感应电机和直线同步电机两种类型,其中直线同步电机的力能指标高、工作气隙大、推力大,被公认是无绳提升机最合适的驱动源。从现有技术来看,直线电机无绳提升机的实际工程应用尚面临直线电机固有法向力大,长距离运行中的动定子配合和气隙稳定困难,轿厢受固有法向力作用或者承载后受力不均匀引起的轿厢侧倾、偏转,有效提升能力受到提升机自重的限制,可靠制动难等一些主要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最大限度地抑制固有法向吸引力对无绳提升机性能的影响、提升机制动困难、电机工作气隙难以保证、轿厢易发生侧倾等问题,提供一种实现准确、平稳、安全定位和制动,保证电机工作气隙稳定,以及防止轿厢侧倾的双U型直线电机驱动的无绳提升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法实现的:
双U型直线电机驱动的无绳提升机,包括轿厢、直线电机驱动装置、制动装置、定位导向装置、安全钳保护装置和缓冲器装置,其中:
固定梁(2、17)固定在安装基座(14)上,电机动子安装座(5、18)通过轿厢架与轿厢(1)相连,固定梁(2、17)与电机动子安装座(5、18)之间设置直线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是两台U型直线电机开口向内、面对面并排布置或者开口向外、背靠背并排布置,构成一台或者多台双U型直线电机,位于轿厢(1)的一侧或者对称分布于轿厢(1)的两侧。双U型直线电机由电机定子(3)和电机动子(4)构成,电机定子(3)安装在固定梁(2、17)的内侧,电机动子(4)安装在电机动子安装座上(5、18)。
制动装置为钳式制动器,通过制动器基座水平安装在轿厢架或者轿厢的顶部或者底部,布置于双U型直线电机之间或者布置于轿厢的两侧,作用于T型轨上。钳式制动器的推动杆与推动器推杆铰接或者固结。推动器通过推动器基座固定在轿厢架或者轿厢上。T型轨安装在安装基础上或者导轨支架上或者“工”字型固定梁的顶面上。
定位导向装置包括电机定位机构和轿厢定位机构。电机定位机构设置于固定梁的内侧或者外侧,尽可能地靠近电机;轿厢定位机构设置于轿厢与T型轨之间。
所述双U型直线电机的前气隙g1小于或者等于后气隙g2。
所述钳式制动器为带增力机构的钳式制动器,或者液压型或者电液型或者电磁型或者气动型钳式制动器。
所述电机定位机构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多个Y方向电机定位轮构成的气隙定位轮组,一部分是由多个X方向电机定位轮构成的防定子、动子错位定位轮组。
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采用初级运动、次级固定,或者次级运动、初级固定的布置方式。
所述定位导向装置还可由直线导轨和滑块来实现。
通过固定在井筒内壁上的供电电缆、供电轨接触或者供电轨无接触方式提供无绳提升机的直线电机、轿厢和制动器的电源。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为一台或者多台双U型直线电机,可以布置于轿厢的一侧,构成“背包”式结构的无绳提升机,安装基准统一,减少了安装基础,降低了工程造价,也可以对称布置于轿厢的两侧,构成平衡式无绳提升机;双U型的电机结构形式紧凑,适用领域广泛,节省安装空间,便于积木式、标准化安装和维修,便于多个电机的同步运行和冗余设计,同时,由于直线电机动子和定子均位于U型梁内部,其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场和谐波干扰被大部分屏蔽在铁磁性材料组成的U型梁内部,从而使得本发明所述的无绳提升机的电磁兼容性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4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