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热性溃疡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3690.1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三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三猛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P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性溃疡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热性溃疡的药物,特别是利用中草药制成的药物。
背景技术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民间有“十人九胃”的说法,患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有的终身服药,病情轻的引起营养不良,肢体无力,病情重的形成胃出血胃穿孔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负担。目前西医治疗胃溃疡采用消炎药治疗,如斯达舒、甲硝唑等,短期有效,难以根治。中医治疗胃溃疡有很多方剂,如中成药养胃舒、气滞胃痛冲剂等,在临床应用方面,虽然疗效优于西药,但临床效果还不理想,治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运用家传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在已有技术存在缺点的基础上,而创造出一种具有治疗胃热性溃疡治愈高的药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治疗胃热性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主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
马齿苋(干物质)90-150克 茴香茎叶(干物质)100-140克
败酱60-100克 桑椹(干物质)40-60克
黄柏40-75克
按组份重量份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案:
马齿苋(干物质)120克 茴香茎叶(干物质)120克
败酱80克 桑椹(干物质)50克
黄柏60克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
(1)将马齿苋、败酱、黄柏、茴香茎叶、桑椹分别烘干粉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每个胶囊按0.35克装即成。
(2)汤剂、马齿苋12克,败酱8克,黄柏6克,茴香茎叶12克,桑椹5克,加水煎汤口服。
有效成果:本发明治疗胃热性溃疡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的各中药组份:马齿苋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之功效。败酱有清热解毒,排浓破瘀之功效。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三药综合用特别是马齿苋与败酱结合产生一种更强有力的药力,使热毒清,湿热去,胃壁肌自然的向愈。茴香茎叶有驱风、顺气、止痛之功效,在这里起让胃感觉舒服蠕动正常。桑椹有补肝、益肾、熄风滋液之功效,它主要起滋养胃粘液,使胃壁肌在生长愈合前减少受胃酸酌伤。因此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驱风止痛,顺气,促进溃疡愈合的功能。
本发明与传统治疗胃热性溃疡的药物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治养结合,治愈率高、治疗费用低。
本发明的中药适应症:胃、十二指肠、口腔的热性溃疡。
服用方法:(1)胶囊每日三次,每次10粒,温开水送下,有腹泻症状慎用。15天为一个疗程。(2)汤剂,马齿苋12克,败酱8克,黄柏6克,茴香茎叶12克,桑椹5克,为一剂是一天用量。煎汤口服。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胃热性溃疡的治疗效果,经三例患者临床治疗观察:男性1例,女性2例。
一、诊断标准:患者都有5年以上病史,并经多家医院确诊病例。
二、观察方法: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并随访一年以上。
三、给药方法:胶囊每日三次每次10粒,温开水送下,10天为一疗程。汤剂一日一剂,每剂煎三次去渣浓缩后空腹一次服下,3剂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对比前后自觉症状变化,用期间停止其它治疗药物。
四、判定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且一年不复发。
2、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明显的。
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的。
五、观察结论:3例均治愈
具体实施方法:
1、将马齿苋120克(干物质)、败酱80克、黄柏60克、茴香茎叶(干物质)120克、桑椹(干物质)50克,分别烘干,粉碎混合均
匀装入胶囊,每个胶囊0.35克装,口服一次10粒,日三次温开水送下,有腹泻症状慎用。
2、马齿苋12克,败酱8克,黄柏6克,茴香茎叶12克,桑椹5克,入沙罐煎汤,煎三渣药汁合在一起浓缩至200毫升左右,一次服下。
刘成荣,女,1958年生,1991年后患胃热性溃疡6年经多家医院反复治疗未愈,1997年秋经用本发明药(汤剂)一剂一次性治愈至今未见复发。
董永,男,1969年生,1997年前患胃热性溃疡5年多,1998年春经本发明药一剂一次性治愈,服药后患者有轻微腹泻,两日后即愈,至今未见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三猛,未经李三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3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