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烟气捕集及其pH值测定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3588.1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3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梅;曾晓鹰;崔杨;杨叶昆;者为;段焰青;耿永勤;王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及其 ph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烟气捕集及其pH值测定的方法,属烟草化学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卷烟烟气是很多酸性、碱性及中性的物质组成的气溶胶。多年来,国内外很多烟草化学家都意识到卷烟烟气pH值能综合反映卷烟烟气组成的化学平衡,是评价卷烟吸食品质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因而烟气pH值的测定受到了广大烟草科技工作者的关注[1-7]。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pH值计测定,而后又出现了电极法等多种测量方法[2]。由于卷烟烟气成分十分复杂且抽吸过程涉及反应较多,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及测定方法。目前,卷烟烟气pH值的测定方法大体分为主流烟气pH值的直接测定和烟气粒相物pH值的测定[2],但不同测定方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4],且这些方法都与人体抽吸卷烟的实际状况存在脱节之处,主要体现在烟气吸收溶剂选择不科学、用主流烟气粒相物的pH值代替主流烟气pH值测定等问题上[5-10]。
因为卷烟是一种特殊的吸食消费品,其消费形式是通过燃吸来感受烟气。烟支燃烧后为人体所感受,中间经历了“烟支燃烧→形成烟气→烟气作用于人体感官→感官感受效应形成”的过程。多年来,国内外烟草学界的研究忽略了感官效应形成的重要环节——“烟气与人体感官的相互作用”,而主要关注烟气粒相物质(剑桥滤片截留物质)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应用,简单地将所得粒相烟气数据直接与感官效应和安全性联系[1~3]。实际上,在抽吸卷烟时,存在着主流烟气中的多种微量化学成分被口腔唾液选择性溶解吸收的过程,所以,只有那些被唾液吸收的烟气化学成分,才是引起抽吸者产生感官感受刺激的物质基础。而就目前的烟气PH值测定方法而言,不少研究者采用测定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的pH值代替主流烟气pH值的测定[5-10]。实际上,主流烟气由粒相和气相物质共同组成,其中气相物质约占整个主流烟气量的92%,而粒相物则只占4-8%。因此,要考察主流烟气对卷烟抽吸品质的影响就不能忽略烟气气相成分的贡献。这些忽略了气相物影响的PH值检测方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主流烟气的pH值。另外,在烟气PH测定时,现有方法中用于洗脱烟气粒相物的溶剂或捕集烟气气相物的吸收溶剂大都是去CO2的蒸馏水或异丙醇水溶液,这也与人体抽吸时烟气是进入唾液而被选择性溶解吸收的事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于卷烟主流烟气PH测定的方法已有报道。但经文献检索,未发现与本发明内容相同文献的公开报道。
参考文献:
[1]卢斌斌,刘惠民,谢剑平.卷烟烟气pH值的测定及其与烟碱存在状态的关系综述[J].烟草科技,2002(5):19-22.
[2]Brunnemann KD,Hofmann D.On the pH of tobacco smoke[C].TCRC,1972.
[3]Alan Rodgm.Smoke pH:A review[J].Beitr Tabak Int,2000,19(3):1172139.
[4]Kruszynski A J.The measurement of whole smoke pH of tobacco smoke[C].CORESTA,1982.
[5]陈建潭,李世杰,王明锋,等.卷烟烟气粒相物的pH值、游离烟碱含量与卷烟劲头的关系[J].烟草科技,2000(6):20-21.
[6]刘百战,舒俊生,王素芳,等.烟叶类型和外加成分对卷烟烟气粒相物pH值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3(3):24-27.
[7]卢斌斌,谢剑平,刘惠民.卷烟烟气pH与烟气总粒相物中游离烟碱的关系[J].中国烟草学报,2005,11(6):7-16.
[8]金永灿,贺兵,缪恩铭,等.卷烟烟气粒相物pH值的测定方法研究[J].烟草科学研究,2006(3):110-111.
[9]刘静,侯英,杨燕,等.国内外名优卷烟烟气pH值与TPM和CO相关性的研究[J].云南化工,2007,34(5):49-51.
[10]彭斌,金征宇,翁昔阳,等.碳酸钾对卷烟主流烟气焦油、烟碱、游离烟碱、pH值及劲头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7(7):8-10.
[11]李冰,葛学军,李卫星,陈显久。食醋对乳牙牙釉质组织和形态学改变的研究。Chinese Remedies&Clinics,2007,7(4):271~2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35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石墨烯复合物的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带钢试料剪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