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家庭网络的视频推送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3225.8 | 申请日: | 2010-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余锋;邹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7/173 | 分类号: | H04N7/173;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顺德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家庭 网络 视频 推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电视技术,特别涉及基于家庭网络的数字电视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在客厅用数字电视机或数字电视机顶盒实现海量点播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中高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或数字电视机,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可以使用户在客厅即时点播音视频服务的需要,但是大多存在以下弊端:第一,网络建设及使用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普及,一个完整的点播系统一般都包含点播内容服务器、用户管理服务器、点播调度服务器、内容发布服务器、码流推送服务器等等,这些专用设备技术门槛较高,大多价格昂贵,而且要使大量用户能够实现流畅的点播服务,运营商还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改造,这些投入都会导致运营商先期投入成本很高,若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则运营商就会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难以持续的投入和推广;第二,用户点播费用较高,极大的降低了用户使用热情,由于运营商架设服务器及改造网络都投入了较大的成本,这笔投资最终会转嫁到用户身上,故导致用户使用点播服务时分摊的费用较高,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消费,可能绝大多数用户会因此而不再使用或较少使用这项服务,降低了用户的热情;第三,点播服务的内容贫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了便于收费和管理,点播内容前端一般都是运营商或厂家自己建设的专网系统,而不能共享互联网络上的其他视频,实现真正的海量点播,故用户难以获得满意的体验和服务。而在现有技术中,数字电视机或数字电视机顶盒往往只能对少数特定的视频格式进行解码,由于硬件计算能力的限制无法对网络上所有格式的视频格式进行解码,且若需要在客厅的电视机上观看个人计算机上输出的音视频,需要专门为此铺设HDMI、VGA或CVBS等线缆,不仅施工麻烦,而且这些线缆也不利于长距离的传输,难以取得较好的观看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数字电视机或数字电视机顶盒点播服务时内容少费用高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家庭网络的视频推送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家庭网络的视频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至少一台个人计算机与至少一台双向数字电视装置通过家庭网关组成家庭网络,使个人计算机与双向数字电视装置之间能够通过TCP/I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或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通信;
b.启动个人计算机及双向数字电视装置上的控制系统,使个人计算机与双向数字电视装置之间建立通信;
c.运行个人计算机上的音视频数据采集系统,对个人计算机上声卡和显卡设备输入缓冲区内的音视频数据进行采集或者直接从媒体播放软件的音视频输出缓冲区中采集音视频数据,并将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暂存在内存中;
d.个人计算机上的数据发送系统将暂存在内存中的音视频数据通过家庭网络发送给双向数字电视装置;
e.双向数字电视装置接收到个人计算机通过家庭网络发送来的音视频数据后,对其进行播出;
f.通过个人计算机及双向数字电视装置上的控制系统之间的TCP/IP或UDP协议通信,可通过双向数字电视装置向个人计算机发送音视频数据的控制指令。
具体的,步骤a所述双向数字电视装置为双向数字电视机。
进一步的,步骤a所述双向数字电视装置为双向数字电视机顶盒,所述双向数字电视机顶盒与电视机连接。
具体的,步骤f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暂停、关闭、快进、快退、播放、跳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个人计算机与双向数字电视装置通过家庭网关建立的家庭网络,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上强大的解码功能对各种音视频格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声卡和显卡输出的音视频数据发送给双向数字电视装置,由双向数字电视装置进行播放,即解码过程处于个人计算机上,双向数字电视装置仅负责音视频数据的播放及控制,且通过家庭网络连接,不用再铺设HDMI、VGA或CVBS等线缆,且双向数字电视装置不仅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上的本地音视频文件,还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从而间接共享互联网上的海量视频资源,方便用户,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3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