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度铣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2880.1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建军 |
主分类号: | B23C3/28 | 分类号: | B23C3/28;B23Q3/06;B23Q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32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度 铣槽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铣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分度铣槽机。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0720122542.1名称为《一种铣槽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公开了一种结构,其结构包括铣槽机床底座,与铣槽机床底座连接的铣槽机床体,固 定在铣槽机床体上的铣削装置,铣槽机床体上设有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可沿该导轨 往复运动的滑动工作台,用于控制铣削装置和滑动工作台配合工作的控制装置;其 中,还包括:设置在滑动工作台上的用于装夹待加工工件的夹具,该夹具上设有用于 容置待加工工件、提供该铣削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加工基准的基准槽,采用该种结 构,便于装夹工件,且不需要对夹持的待加工工件进行分度、分中,只需装夹后根据 基准槽提供的基准进行加工即可达到要求,提高了加工工件效率;较之采用两个铣削 头的同类型铣槽机。但其缺点是加工精度不高,原因是传动啮合齿数少,传动不稳 定,所述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安装 方便且铣槽精密度高的分度铣槽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分度铣槽机,包括有设置于铣 槽机床底座上的铣槽机床体,固定在该铣槽机床体上的铣削装置,在铣槽机床体上设 置有导轨,设置在该导轨上可沿该导轨往复运动的滑动工作台,用于控制所述铣削装 置和滑动工作台配合工作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固 定待加工工件的转盘,在该转盘上设置有与铣削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固定工件的结 构,且该转盘通过传动装置可水平转动地与固定于滑动工作台上的转动电机输出轴联 动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滑动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的转盘的具体结构可选 择为:所述滑动工作台包括滑板和转盘架,所述滑板的顶部与转盘架的底部固定连 接,而滑板的底面开有可滑动地套卡于导轨上的滑槽,且所述滑板通过连杆与位于滑 板下方的螺旋杆相连接,而螺旋杆的一端延伸出铣槽机床体外,且在伸出铣槽机床体 外的螺旋杆上设置有旋动螺帽,该旋动螺帽的外径大于螺旋杆伸出铣槽机床体的伸出 孔,所述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转盘架的顶部。
作为改进,所述转盘通过传动装置可水平转动地与转动电机相联动在一起的具体 结构可优选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有蜗轮与蜗杆,所述蜗轮可转动地置于转盘架凹腔 内,在转盘架的一侧开有缺口,所述蜗杆通过该缺口与蜗轮相啮合,而蜗杆的尾端与 可驱动其转动的电机相联动,所述转盘搁置于蜗轮上并通过至少二根轴销与蜗轮固定 在一起。这种设计使转盘与蜗轮安装更方便,固定更牢固。
再改进,所述转盘架的缺口处上下分别凸设有固定板,而所述蜗杆可转动地设置 蜗杆架中,该蜗杆架前部为嵌置于转盘架的上下固定板之间,并通过螺栓依次经转盘 架上面的固定板通孔、蜗杆架上的上部面板通孔而相互固定在一起;所述蜗轮与蜗杆 的啮合齿为斜齿,该斜齿的斜度a优选为1~3度。这种结构使蜗轮与蜗杆啮合面积更大 而啮合精度更高,更有利于两者的动状配合。而所述蜗杆与蜗轮的斜齿规格为660×800 牙。这又是本申请人的一大改进,因为啮合齿数愈多,蜗轮与蜗杆转动愈平稳,所以 加工件加工后的精度就愈高。
再改进,所述控制装置改为分度数控装置,这又是本申请人的一大改进,到目前 为至在国内还没有通过分度数控装置来代替一般的控制装置,从而使控制更准确。
再改进,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与铣削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固定工件的结构为:在 转盘上设置有提供该铣削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时用于夹具定位的夹具卡槽,所述卡槽 以转盘的中心沿放射状结构凹设于转盘的上表面上。从而使夹具更容易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滑动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的转盘, 在该转盘上设置有与铣削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固定工件的结构,且该转盘通过传动 装置可水平转动地与固定于滑动工作台上的转动电机输出轴联动在一起。其优点在于 加工件安装容易,且控制中心距更准确,并且加工精密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在脱去蜗杆后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图1在卸掉转盘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1在卸掉转盘及转盘架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1中转盘及滑动工作台的放大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建军,未经胡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
- 下一篇:环面蜗杆螺旋面的车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