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测深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2396.9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良;梁森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G01B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测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仪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测量海洋或河流中各种建筑 物周围水下海床或河床冲刷深度等冲刷情况的电子测深仪。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监测海洋或河流中桥墩、人工岛、港口、码头、丁坝等周围水下土 层的冲刷情况时,常用的测深装置有测深杆、测深锤、回声测深仪、激光测深仪 或电磁滑圈测深仪等。其中,以测深杆、测深锤为代表的手动测深装置,其测量 效率较低,并且容易受到水深、流速、碎石及冰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用较为 不便;回声测深仪和激光测深仪有着较高的测量精度,但是当水流含沙量较大或 者有冰凌、漂浮物时,其测量精度会受到相当明显的影响,并且回声测深仪和激 光测深仪的价格相对较高;而电磁滑圈测深仪只能记录到冲刷的最大值,无法测 量泥沙回淤的过程。在桥梁等安全监测领域,当最大冲刷深度发生时,该处水域 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悬沙浓度和较多的漂浮物,而且冲刷深度随时间发生变化,以 上的各种设备在这些方面应用时都有着各自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冲刷深度实时监测、测量 精度较高、使用方便和可靠且能实现测量泥沙回淤过程的电子测深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测深仪,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一长杆和一数据采集器,所述长杆的下端部设置为尖角形,所述长杆侧壁 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土压力测量单元和一个渗压力测量单元,所述两土压力测量 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的输出端经线缆并联后,连接到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
所述两土压力测量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设置在所述长杆内部,且所述两土 压力测量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的外表面与所述长杆的外壁平齐。
所述两土压力测量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固定贴设在所述长杆外表面,并在 所述两土压力测量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的下方,所述长杆的外表面上分别固定 贴设一楔形钢块,所述楔形钢块的最厚部分与各所述压力测量单元厚度相同。
所述长杆侧壁上,所述渗压力测量单元设置在所述两土压力测量单元之间或 设置在所述两土压力测量单元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长杆采用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所述长杆采用钢管、钢梁或钢筋混凝土 的构件制成;所述长杆的长度为1m~60m之间。
所述线缆设置在所述长杆内部或设置在所述长杆外壁表面上。
所述两土压力测量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均采用压电传感器、差动电阻式传 感器、振弦式传感器或光栅光纤式传感器。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采用在一长 杆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土压力测量单元和一个渗压力测量单元,两土压力测量 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的输出端经线缆并联后,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由 数据采集器测量作用在各压力测量单元上的压力值,因此不仅能实现对被测海床 和河床冲刷深度及最大冲刷深度的实时监测,也能测量回淤的过程。2、本发明由 于采用的两土压力测量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不仅可以设置在长杆内部,还可以 固定贴设在长杆的外表面,并在各压力测量单元的下方,长杆的外表面上分别固 定贴设一最厚部与各压力测量单元相同的楔形钢块,以保证本发明的电子测深仪 在工作时楔形钢块可以顶开泥土,防止各压力测量单元受损。3、本发明由于采用 的线缆可以设置在长杆内部,也可以设置在长杆外壁表面,而且可以根据使用需 要设置长杆的长度,因此可以实现不受水流、泥沙和漂浮物等因素的影响,在平 常以及恶劣条件下对被测位置冲刷深度的测量,提高了本发明的测量精度。4、本 发明由于采用的两土压力测量单元和渗压力测量单元可以均采用压电传感器、差 动电阻式传感器、振弦式传感器或光栅光纤式传感器,并且渗压力测量单元设置 在两土压力测量单元之间或设置在两土压力测量单元的上方或下方,因此进一步 提高了本发明的测量精度。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测量各种建筑结构物周围水下 河床或海床的冲刷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各压力测量单元设置在长杆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各压力测量单元设置在长杆外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3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底式无氧化炉辐射管批量快速测漏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压小型单缸柱塞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