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掺杂和氧化锌包覆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2032.0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余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7 | 分类号: | H01M4/1397;H01M4/6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2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氧化锌 磷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锌掺杂和氧化锌包覆的磷酸铁锂的 制备。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LiFePO4)可以被用来制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被广泛 认为未来可能取代现有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具有较稳定的氧化状态,理论上 较高的容量,安全性能好,高温性能好,同时又具有无毒、无污染、原材料 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但是,LiFePO4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电导 率很低。理论上,掺杂金属阳离子是一种可以改善材料内在导电性能的方法 。因为,Zn2+和Fe2+离子半径相近,在LiFePO4中锌的少量掺杂不影响其晶体 结构形成并可能使晶格体积增大,从而为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提供了更大的 空间,提高锂离子的扩散。此外,在已掺杂锌的LiFePO4表面包覆n型半导体 氧化锌(ZnO)颗粒,易实现颗粒与表面包覆的ZnO之间良好结合、少缺陷 ,n型半导体ZnO为电子传输提供路径,可以改善导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锌掺杂和氧化锌包覆的磷酸铁锂的制备。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锌掺杂和氧化锌包覆的磷酸铁锂的制备。该磷酸铁锂由掺杂锌的L iFePO4颗粒,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表面的ZnO颗粒组成。
该磷酸铁锂由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表面的ZnO 颗粒组成,
首先,制备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
将碳酸锂、草酸亚铁、氧化锌和磷酸二氢铵按原子个数比Li∶(Fe+Zn)∶PO4=1∶1∶1进行混合,其中草酸亚铁和氧化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低于49∶1,混合 后,在惰性气氛下,球磨12~24h,球磨后,在惰性气氛下400~450℃煅烧8~12h, 在惰性气氛下700~800℃烧结12~16h;
其次,制备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表面的ZnO颗粒前躯体:
将醋酸锌均匀溶解在25~70℃的乙二醇甲醚和单乙醇胺混合液中,溶解后 溶液中醋酸锌浓度为0.3~0.8mol/L、单乙醇胺和醋酸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最后,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表面的ZnO颗粒,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将 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与ZnO颗粒前躯体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在80~100 ℃烘干,随后在惰性气氛下经过500~600℃烧结4~5h。
所述的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粒径在几百纳米至几十微米的范围内
所述的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表面的ZnO颗粒粒径在纳米级尺寸范围内。
本发明涉及电子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锌掺杂和氧化锌包覆的磷酸铁锂的 制备。本发明所要求的技术、设备简单,易操作,可实现新型组成结构的磷 酸铁锂的制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锌掺杂和氧化锌包覆的磷酸铁锂的截面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所示,101-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102-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 表面的ZnO颗粒。该磷酸铁锂由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101,掺杂锌的 LiFePO4颗粒表面的ZnO颗粒102组成。
将碳酸锂、草酸亚铁、氧化锌和磷酸二氢铵按原子个数比Li∶(Fe+ Zn)∶PO4=1∶1∶1进行混合,其中草酸亚铁和氧化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9∶1。混 合后,在惰性气氛下,球磨24h。球磨后,在惰性气氛下400℃煅烧10h。煅烧 后,在惰性气氛下750℃烧结15h制成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101。
将醋酸锌、乙二醇甲醚和单乙醇胺溶液在70℃混合,混合后的醋酸锌浓 度为0.3~0.8mol/L、单乙醇胺和醋酸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然后将该混合 液与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混合搅拌。然后在100℃烘干,随后在惰性气氛 下经过室温至550℃烧结4~5h,制成掺杂锌的LiFePO4颗粒表面的ZnO纳米 颗粒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