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产生活性氧的微电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21883.3 | 申请日: | 2010-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韩柏平;吴永华;张毅强;秦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柏平;吴永华;张毅强;秦晓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6;C02F1/46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活性氧 电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产生活性氧的微电解装置,用于在水中 产生活性氧物质进行有机物降解和杀灭菌藻。
背景技术
超声波技术是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但目前将超声波技术和其他技术组合并应用 于水处理领域的案例尚不多见。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将超声波技术与微电解技术结合进行 水质净化的装置,藉由两种技术的综合作用,除去水中有机物,杀灭微生物。
超声波通常对有机物存在两种降解机理:空化理论和自由基理论,通过上述机制,超 声波会在水中引起声空化反应和引发水中活性物质生成大量自由基,并能促进后续的微电 解单元产生更多活性氧物质,增强装置整体的杀菌净化作用。同时利用超声波对水中有机 物和悬浮物的机械剪切作用和絮凝作用,还能进一步提高超声波和微电解对有机物和菌藻 类物质的去除率。
根据研究表明,水中溶解气体对超声波降解有机物存在影响,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溶解气体对空化泡的性质和空化强度有重要影响;二是溶解气体产生的自由基也参与 降解反应过程。在水中有溶解气体的情况下,超声降解速率会增加,空气对降解速率影响 最显著。因此,本发明装置中包含有水射器。整个系统中,射流加压溶氧模块采用水-气射 流技术,依靠加压泵所提供的高速喷射水流在射流器的气室部分形成负压,从大气中直接 吸入供加压溶气水所必需的空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射流器兼具供气和溶气的作用。水 通过水射器后,水中的溶解性气体增加,从而能提高超声波对有机物的降解的作用,以增 强反应能力,加大对污染物的去除和菌藻类的灭活。当空化泡崩溃时产生的冲击波和射流, 使·OH和·H自由基及H2O2进入整个溶液中与有机物产生反应,使其降解。
微电解技术是近年来应用在水处理领域的热点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 贵金属电极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在容器中形成稳定的直流微电解电场,水在通过微电解 电场时,水分子和其他水中活性分子(如O2)等被电场激活反应,生成各类活性物质 (如·OH、·H、H2O2、O2-等)。由于此类活性物质极不稳定,反应活性极高,因此能在 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下与水中存在的多种有机物反应,使其碳链被截断,转化为无毒无害 的小分子或彻底降解为CO2和H2O,并能吸附到各种微生物表面或进入微生物内部,氧化 其生化循环中的反应物质,阻断生命过程,使其失活被杀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水处理提供一种低能耗、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净化装置,即能产生活 性氧的微电解装置。通过超声波技术和微电解技术的联用,最大程度发挥两者技术的优点, 增加活性氧物质的生成量,从而达到降解有机物,灭活菌藻的目的,改善处理水体的水质。
本发明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有加压泵,水射器,溶氧及超声波反应器, 超声波发生器,微电解反应器,微电解发生器,微电解控制器。其中,加压泵与水射器相 连,水射器与溶氧及超声波反应器底部的进水口相连;超声波发生器设置于溶氧及超声波 反应器的侧面,并相连接;溶氧及超声波反应器与微电解反应器由管道连接;微电解反应 器由金属外壳和金属外壳中轴线上的微电解电极组成,所述微电解电极的上端和所属金属 外壳分别与微电解发生器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微电解控制器与微电解反应器相连接,微 电解反应器的下侧壁设有出水口。其结构简图1所示。
本发明中,超声波发射器产生的超声波频率为41~65kHZ,声能密度0.10-0.15W/cm3。 微电解发生器在微电解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4~10V直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柏平;吴永华;张毅强;秦晓,未经韩柏平;吴永华;张毅强;秦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