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虚拟源地电压产生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1446.1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 源地 电压 产生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源地电压产生电路。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中,集成电路芯片经常会预留一些引脚用于后续 阶段的功能改进。但为了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或稳定性,通常需要给这些预留 的引脚一个固定的电压,如固定为源电压或接地电压。但实际应用中,如果在 集成电路芯片预留引脚加上实际的电压或接地,就会导致静电释放而损坏芯 片。因而,通常需要采用虚拟的源电压产生电路及地电压产生电路分别提供源 电压及地电压到上述芯片预留的引脚。
如图1所示,传统的源电压产生电路由1个PMOS管、2个NMOS管组 成。若晶体管P1的源极电压Vdd与反馈晶体管N2的导通电压VTN2之间的差 值Vdd-VTN2大于P1的导通电压|VTP1|,则P1导通,N1截止,P1的输出电 压为Vdd,从而得到虚拟源电压Vdd。但实际生产时,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 反馈晶体管N2的导通电压VTN2会不同。若P1的源极电压Vdd较小,而N2 的导通电压很大,则Vdd-VTN2小于P1的导通电压|VTP1|时,P1截止,P1 输出电压可能为低电压,而不能提供源电压Vdd。由此可见,传统的源电压电 路具有很明显的限制,即P1的源极电压比较大且反馈晶体管的导通电压VTN2比较小。
如图2所示,传统的地电压产生电路由2个PMOS管、1个NMOS管组 成。若反馈晶体管P4的源极电压Vdd与导通电压VTP4之间的差值Vdd-VTP4 大于N6的导通电压VTN6,则N6导通,N6的输出电压为地电压‘0’。但实际 生产时,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反馈晶体管P4的导通电压VTN4会不同。若源 极电压Vdd较小,而P4的导通电压VTP4较高,则Vdd-VTP4小于N6的导通电 压VTN6时,N6截止,N6输出可能为高,而不能提供地电压‘0’。由此可见, 传统的地电压电路也具有很明显的限制,要求源极电压Vdd较高且反馈晶体管 P4的导通电压VTP4较小。
由上述可知,无论源电压产生电路或地电压产生电路,均对反馈晶体管的 导通电压及源极电压有较高的要求的缺陷,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较差,且不能同 时提供源电压及地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源极电压取值范围大、输出稳定性高的虚拟源 地电压产生电路。
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源地电压产生电路,它包含:高低电压产生电路,由 极性相反的两反相器电路并联组成,用于产生一高电压及一低电压;分离电路, 用于依据高电压及低电压输出源电压或地电压。
优选的,上述分离电路为或门电路,所述或门电路为至少由两个PMOS 管并联组成。
优选的,上述分离电路为或门电路,所述或门电路为或门。
优选的,上述分离电路为与门电路,所述与门电路至少由两个NMOS并 联组成。
优选的,上述分离电路为与门电路,所述或门电路为与门。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虚拟源地电压产生电路,它包含:高低电压产生电路,
由极性相反的两反相器电路并联组成,用于产生一高电压及一低电压;分离电
路,用于依据高电压及低电压输出源电压和地电压。
优选的,上述分离电路由与门电路及或门电路组成。
优选的,上述或门电路为至少由两个PMOS管并联组成。
优选的,上述或门电路为或门。
优选的,上述与门电路至少由两个NMOS并联组成。
优选的,上述与门电路为与门。
采用本发明的虚拟源地电压电路,由于高低电压产生电路由两反相器电路 组成,源极电压Vdd的取值范围较大,再结合分离电路,则能输出高稳定性的 源电压或地电压,或者输出高稳定性的源电压及地电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虚拟源电压产生电路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虚拟地电压产生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虚拟源地电压产生电路功能框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虚拟源地电压产生电路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洗普洱茶制备工艺
- 下一篇:醚基衣康酸磺酸盐类多元共聚物阻垢剂及其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