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便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0551.3 | 申请日: | 2010-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仁;谢启滨;李晓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仁 |
| 主分类号: | A61G9/00 | 分类号: | A61G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青***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具体是指一种能够在床上进行小便的小便器。
背景技术
在医院等场所,小便器是必不可少的器具。传统的小便器通常为壶状的容 器,拿到床上使用。由于尿液需存放在容器中,常给使用带来不便。所以,许 多病人和老人的小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特别是我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 会,如何照顾病人和老人的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对于小便器虽有一 些改进方案,但是如何让病人的小便不再困难的问题仍未很好解决。如专利号 为ZL200620167804.1,公开号为CN201030005的名称为“男士床上小便器” 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带有导尿管的小便器,虽然该小便器能将尿液导 出,可实现不掀被、不起床便能在床上进行小便,但其使用不太方便,导尿管 的长度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倾倒尿液也不方便。在专利号为 ZL200720151310.9,公开号为CN201049034Y的名称为“男用卧床小便器”的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由筒状漏斗小便器、挂钩、输尿管及夹子构成的小便 器。虽然该小便器能挂在床头,但该小便器的使用和收纳仍嫌不便,输尿管的 长度也是固定的,不便随意调整。
综上所述,目前虽有小便器实现了将尿液排出的效果,但是在使用中仍嫌 不方便,也不便于收纳。输尿管的长度也是固定的,不便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正是由于存在使用上的不方便,所以目前已有的方案仍难得到普遍采用,许多 病人和老人小便时仍然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小便器使用和收纳不方便,其导尿管的长度不 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收纳,其导 尿管长度能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调整,并尽可能让病人的小便问题不再感到困 难,同时使得医护人员和家属从中得到解放的一种小便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小便器,主要由容器组成,在 该容器的内部或上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内筒,且该内筒与容器之间形成有储液腔, 放置于内筒内部的可伸缩装置与该储液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伸缩装置由尿斗、以及设置在尿斗底部且成螺旋状的 软管组成,该软管的末端穿过内筒的筒壁与储液腔相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筒的开口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
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要求,该尿斗的外形呈圆漏斗状,且其开口处的边缘向 内翻折形成带有弧形的围边。或者,该尿斗的外形呈扁形漏斗状,其开口处的 边缘向内翻折形成带有弧形的围边,且该开口处的最高端与最低端之间呈弧线 形。
在容器的壳壁上还设有把手或提手,或者同时设有把手和提手。
为了便于使用,在容器的壳壁上还设有与储液腔相连通的出水口,且在出 水口的开口端处还设有能关闭和打开的活动盖片。同时,在所述的容器的壳壁 上还设有刻度线。
一种小便器,主要由内部具有储液腔的容器组成,在该容器的开口处还设 有可沿该容器的开口上下调节且开口向上的内筒,放置于内筒内部的可伸缩装 置与该储液腔相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尿斗通过软管与储液腔相连通,将尿液排出床外,因此人们 在使用时不存在手执及端放盛有尿液的容器的问题,从而能有效避免传统小便 器在使用时的不便。
(2)本发明的尿斗平时是放在内筒口上的,使用时直接从内筒口上拿取, 不需要找地方挂尿斗,因而避免了挂尿斗的不便。
(3)由于本发明的软管为螺旋形,因此在不用时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尿斗、 软管、容器等整个装置收为一体,便于收藏与保存。且在使用时,尿斗与储液 腔之间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自动调节,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尿斗拉出,而 将整个小便器放置在地上即可使用。
(4)由于螺旋软管具有较强的弹性,在放置尿斗时,螺旋软管将带动尿斗 自动缩回,这无疑给行动不便的病人带来很大方便。
(5)由于本发明被设计成一体化结构,因此本发明无论在使用或是收纳时 都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筒固定于容器内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尿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仁,未经李宏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05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级油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充气轮胎





